。这部分需要细节性的规划,需要看上去可以ca作,每一步骤所需的资源都需要在第二部分里有所反映,而且每一步骤的最终目标都需要指向最初设定的目标。”
她这番话一说出来,帐中非常非常地安静。苏简可以见到坐在对面的陈去华微微张着嘴,直直地瞪着自己,她想,难道说错了什么么?可她的这番话里,全是举例,完全没有提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啊。
良久,忽然听到帐中有个人轻轻击掌,苏简一看,竟然是那位木先生。
木先生轻轻击了三掌,开口道:“陈将军,你麾下这位苏校尉,所说的嗯……想法,着实新颖。不是从我等所熟识的练兵之术开始考虑,却是从国势出发,先定方略,而后考虑所需,最后敲定细节。眼界甚广,心思甚密,这位苏校尉看着年轻,想法却是不简单啊。”
木先生说得对,苏简确实没有说出什么实质的内容,却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套路。她直接跳过了怎样把地部并入天部这种细节性的问题,直接从‘皇上想看什么样的条陈”入手。在这样大的框架下,偏偏又架构好了层次,将那些可以“落地”的细节均能够按图索骥,一一关联。
苏简静静地坐着,在这个时候,她无比想念吴虹。
不由得苏简不想起吴虹,因为前世里吴虹才是做这个的好手。吴虹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外企的咨询公司,成了那家公司的明星咨询师,每日忙的脚打后脑勺,每天夜里不到十一点忙不完没法下班,第二天照样得一大早去见客户,妆容精致笑靥如花。她的客户非常服她,不少被上面的领导驳回来的计划书经她妙手一改,ppt一画,再到领导面前去讲个二十分钟,哪怕内容丝毫没换,计划书都能通得过。吴虹说,诀窍无非几个字——投其所需,量身订造,最重要的是需要把领导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挖出来,告诉他/她,这就是项目目标,这就是达成目标大概所需要的成本,您看合您心意不?
沈谦当年曾经为一份科室建设报告抓耳挠腮了半个月之久,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之后交给老于,老于将她辛辛苦苦写的报告狠狠地批评一顿,然后扔回来让重写。沈谦苦恼之际,一次在餐厅偶然向吴虹提起这事,吴虹二话不说,拿过一张餐巾纸,与沈谦合计了半个小时,一篇科室建设报告的大纲跃然“纸”上,回来沈谦按照这个大纲一点一点把内容填进去,只觉得逻辑顺畅,写起来言之有物,再也不需要来回反复地堆砌些口号。交到老于那里,不仅一次通过,老于还挺高兴,连夸沈谦写这些东西算是“开窍了”,还说要把科里以后要写的报告都交给沈谦。从此之后,沈谦做事情或是写报告没有头绪的时候,就会想想,如果是吴虹,她会按照什么思路来想。如今换成了苏简,要写给圣上的练兵条陈,这不也就是一份练兵计划书么?
这时候,陈去华却有点小心翼翼地向木先生发问:“这第一步却貌似有些难,不知有没有揣摩上意之嫌。”
在这个军营里,陈去华这个顶着神武大营总教头,恐怕暂时还不曾有什么真正的权柄,行事说话都带了一些谨慎。苏简看了他一眼,心里想,这真真不像他。然后苏简开口说:“要不揣摩上意也行,咱们就自己先拍脑袋定一个。要是咱们定的目标,与皇上心中想的有偏差,那这个条陈上去反正也会被驳下来。到时候再改呗。”
众人都忍了忍笑,陈去华摇了摇头,心想这个苏简,虽然出身泰武之家,说话却没有架子,直白的紧——也不怕犯忌讳。他心中所想,脸上表情便这么露了出来。苏简并不太善于察言观色,但是陈去华的表情一现,她立刻就懂了,于是有点讪讪地,不肯再开口了。
这时,木清寒却对陈去华说:“陈将军,在下倒以为,首先先了解皇上的用意没什么不可。如果我们这么多人忙了日,做出来的条陈完全不符圣意,再返工重弄,倒不如先问问七王殿下的意见,由他去打听一下皇上的想法,也未尝不可。”
陈去华点头应了,便遣散了诸人,只留木清寒和卢昭、傅菁三人议事。
关于这练兵的“目标”,却是第二日就有了消息。七王托人带话,说:“皇上亲口所说,他想要一支能够平南讨北的‘精兵‘。”带话之人自然是木清寒。他缓缓地说出这句话之时,帐中仅有陈去华、卢昭和傅菁三人。
这三人听了都觉得震惊无比,皇帝口中所说的平南讨北,自然是指分散在南面崇山峻岭之中的天炎部与游离于北面长城之外的天冶部。这两部原先都是天元朝的属国,以“部”自居,岁岁纳贡,只是经过最近几代天元朝君主,两部早已与天元朝离心,不仅岁贡停了,两部在化外小国口中的称号也改了叫做“天炎国”与“天冶国”。天元朝上一代君主武睿帝的遗命大家都知晓,但是已近二十年没有真的大动兵戈,难道永徽帝在这时候起意想要攻伐两部么?
经过商议,在木先生的指导下,陈去华与卢、傅二人先敲定了练兵的“目标”,为了免于泄漏皇帝的战略意图,这个目标说的比较隐晦,没想到最后版本竟然和苏简当时所说的相差无几——“用六个月的时间,建立一支能够与东南西北各部抗衡的军队。”然后陈去华将这个目标,按照苏简说的,分解下去,没有提建设水军,只包含步兵和骑兵,步兵分为三部,一部由弓箭手、盾牌手、强努手、辎重兵、后勤兵等等组成,由原林字营官兵吸纳了四万地部士兵担当,另一部由攻城兵、器械兵、工程兵等组成,人员来自于原火字营。最后一部被成为轻步兵,仅有两万,被称作轻军,这支队伍擅长疾行与偷袭,基本也是原风字营的配置挪过来的,这其中,还有五千人能够担当斥候之职。另有骑兵三万人和战马三万匹。
这个方案基本上保留了原风林火三营的设置,只是对风字营影响较大,除了吸纳地部人员以外,原先的风字营基本被切分成了两部分。但是卢昭对这个没意见,他以往就觉得同时兼顾天宝大营与神武大营有点累,而且轻步兵的两万人中,绝大部分需要从原地部中吸纳。卢昭将手下得力的几名将官分配去管理骑兵,剩下的他统统划给了陈去华,甩手不理了。
这个条陈递上去了之后,陈去华有时甚至有点惴惴不安,而且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卢昭、傅菁和苏简。谁知道等朱笔御批的条陈下来的时候,竟然只改了两个字,将六个月给改成了四个月,后面跟着一个大大的“准”字。
兵部和户部对这份条陈原本有点意见,在看到圣旨朱批的时候,马上又消停了。户部一声不吭地准备好了钱粮,户部尚书应舒甚至到神武大营来拜访了一次陈去华。兵部也明显对神武大营热络了起来,对于二部重整之后的军阶设定和人事任免格外热心。
---------
这章写了好久,都觉得不行,恐怕将来还是要修改的,十九要精简。不过,借这个地儿,向奋战在管理咨询第一线的童鞋们致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