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门徒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64章 金像奖之旅(六)(2/2)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按俗话来说,沈默言的的确确也是这‘七小福’的后辈。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春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七小福》,是根据成龙、元彪这班师兄弟在戏校学艺的真实经历改编。洪金宝在里面扮演的是他们的师傅于占元,徒弟演师傅,形体、心态揣摩极透,自然是刻画入微,于是洪金宝第二次捧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的奖杯——不知当时尚在人世的于占元看到自己的银幕形象会有何感想,也许连他本人都没想到自己的这几个徒弟居然在影坛都成了气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不过想到最后成家班和洪家班的龙争虎斗,沈默言嘴角便忍不住微扬起来。假若到时候,自己建立个沈家班进去掺一脚,那不是更有乐趣么。

    看着有些入迷的沈默言,边上的翁美玲忍不住在他眼前挥挥手道:“阿言,拿个奖也不至于把你乐成这样吧!不过话说回来,辉仔看去好象很紧张呢!”

    回过神来的沈默言听到翁美玲这话,呵呵一笑道:“别说他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紧张,我现在都已经把心提到嗓子眼了!毕竟那可是影帝的称号,他要是拿下了,那可就是最年轻的演帝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垂帘听政》这部电影更接近于《火烧圆明园》的续集作品,质地同样优异,水准保持在等同的地位上。影片与内地合作,在故宫实景拍摄,开创了合作拍片的潮流,并且获得了文化部的特别奖。与前作相比,这部作品的“野”味要更足一些,是李翰祥揉合青书正史、民间野史及个人考据的登峰造极之作。

    事实上金像奖举行到这,《垂帘听政》已经是大赢家了。仅此一片,获得了最佳新人、最佳电影、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以及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而最佳美术指导已经被其斩获。

    此刻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便是原本嬉笑无比的刘德华此时也安静的坐在那一动不动,眼睛却是直勾勾的盯着台上的颁奖嘉宾。

    “获得第三届最佳男主角的是……《垂帘听政》,梁家辉!”

    话音刚落,在会场的一角才爆出声声呼喊。《垂帘听政》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激动的跳喊起来,原本紧张无比的梁家辉终于露出幸福的笑容开始蹦跳起来。等和导演他们都一一拥抱之后,他才有些颤抖的坐上台去接过那樽最为尊贵的小金人。

    “我现在很激动……我要感谢导演,感谢剧组的工作人员……”当梁家辉哽咽着说完这些致辞后,他那激动无比的心情才稍微有些平复下来。

    本以为他已经说完时,他忽然又靠近话筒道:“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一个人……”

    台下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梁家辉此刻的样子却是像足了沈默言,只不过那双含情默默的眼睛在这一刻却是对准了沈默言。

    就在大家都好奇他要说什么时,才缓缓听道:“在这我特别需要感谢沈默言先生,要不是他的支持和鼓励……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要感谢他抢走了最佳新人的小金人,如果我得到了那个奖项,或许就会很满足的坐在位置里。所以,大家别怪我抢了最佳男主角,要怪就怪言仔吧!”

    一通玩笑下来,再次让众人笑的合不拢嘴。坐在翁美玲边上的沈默言更是笑的一塌糊涂,整个人都快扑倒在地了。

    假若沈默言没摘下最佳新人这个奖项,那么第三届最佳新人的得主便会是个争议性最大的话题。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偏差,那么1984年的郑裕玲,因为参演《花城》而获得最佳新人,引起争议。因为此前郑裕玲已经主演过众多当红电视剧,同时也是著名主持,终究争论的结果是因为她次参与电影演出,而实至名归,这也为后来众多“长辈们”获得“最佳新人”提名而开先河。

    至到2oo5年3月16日,记者在北京巧遇当年同获最佳新人提名的莫少聪(凭借《武林圣火令》获得提名):“我当时一听郑裕玲也有份提名,立刻傻眼。她出道那么早,怎么可能还是最佳新人?”

    “你看,万哥跟三毛哥的笑容多尴尬!”

    听到翁美玲的话,沈默言朝两边看了看,心中却是苦笑不已。梁家辉这次还真是虎口夺食,可惜这最佳男主角却并没有能够让他风声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