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事没关系,朝廷也不怕养几个老家伙。好歹算是两朝元老,只要别多手多脚的做那些用不着的,他都能忍了。
也是因为大元现在万众一心,对边关战事很是关心,不少有家人在边关从军的百姓也纷纷写了家书送过去,书信上更是谆谆教导,让他们莫要挂念家中。身为大元好儿郎,边关一定要守好咯。收到家书的士兵也是被激励了,尤其是被家人夸赞了一番之后,他们甚至都恨不得立马就能提刀去砍敌人!就好似只有杀的敌人够多了,才能回报家人的这一番夸奖和叮嘱似的。一时间,西北边关的士气再次提升。拉纳领军的首领又出来叫骂过几回,可每回都是被大元士兵表现出来的气势给震慑住了。
大元发生的那点事情拉纳自然也知晓,毕竟大元在拉纳有细作,拉纳同样也有在大元安插眼线。可是在他们看来,大元朝廷就是瞎折腾。然而这瞎折腾有点效果也不应该这么明显才是,为何这些士兵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看着他们的眼神好似都能杀人一样。
想不明白的不止是拉纳的游牧民,还有还留在京城的泰亲王和离王。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何纪子彦做的任何事情最后都会被百姓接受?尤其是泰亲王,他曾经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要三思再三思,为的就是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和信服。可事实上呢?不管他做了什么又有多努力,百姓们从来都看不到,也从不会夸他一句好。可一旦他做了点错事,他们就会揪着不放,质疑他这个太子行事不够稳妥。泰亲王在愤恨嫉妒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之所以因为如此,完全在于地位的不同。他当初是太子,上头还有个皇帝呢,所以才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别人都看不到他的好,只会指责他的不好。而今纪子彦却是皇帝,不管做什么自然都是千好万好了。
若他当初也成了皇帝,那现在这所有的荣耀全都该属于他才是!
泰亲王这般想着,心中的怨恨愈发的深刻。他对纪子彦这个嫡亲幼弟的疼爱早就在纪子彦抢走他的皇位之时就已经彻底的没了,而今剩下的唯有越来越深刻的恨意。
总有一天,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会将自己失去的东西全部夺回来!
倒是远离京城的康亲王对纪子彦的行为反而更加赞许。大概是因为远离了京城争斗的缘故,现在的康亲王只觉得连心都是宁静的。也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看待纪子彦做出的那些事情。坦诚布公有好有坏,但是谁不愿意当家做主?朝廷将这些事情告知百姓,这无疑让百姓们有种“我虽然身份低微可也是能够知道国家大事,皇帝陛下这是尊重我们呢”的想法。这种想法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来说尤为重要。而士农工商,商人处在末端,他们这种想法会少一点,可同样也会觉得是被尊重的。而他们付出点银钱的同时还能获得朝廷的封赏以及百姓们的赞扬,何乐不为?要知道不少商人因为捐献这种行为,虽然拿出去了一笔银子,可同样的在百姓们的眼中他们是善人,生意反而更加的好了。所以说,有舍有得,正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