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九章 先锋拖雷
    蒙古出兵金国,郭进虽然不知道历史的详细进程,可大致的脉络还是清楚的。蒙古大军一定胜利那是可以肯定的了,只是不知道过程如何而已。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郭进对于蒙古大军的主力进程,其实是不太关注的,这也没什么好关注的,无非就是派手下的后勤车队及时跟上主力的脚步,跟在他们身后打秋风,和获胜之后手中有不少好玩意的蒙古军事们大做生意,并且还充当人贩子的角色。

    郭进更加关心的是跟他关系密切的蒙古大将们的消息。没办法,这也是人之常情,抱团拉山头的事情在哪都不可避免,在中古时代的蒙古更是如此。只是蒙古现在正处于上升阶段,再加上铁木真的威望,到是一时间没有怎么爆激烈的斗争。

    而和郭进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要数拖雷和哲别了。

    这两人却都是蒙古伐金的主力大将,尤其是郭进的最大靠山拖雷,其表现更加的出彩。

    在蒙古伐金之初,依照事先的安排由拖雷的老师者别和术赤的老师木华黎,分别率领一万骑兵担任全军的先锋。由成吉思汗率领中军五万作为中军主力。他的四弟铁木格率领殿军,掌管辎重。

    按照蒙古的习惯,父亲的财产主要留给幼子,他是家灶的守护者,蒙古传说有火就有生命,因此幼子被尊称为“火王”,在名字的后面加上一个“翰郗赤斤”。

    这次,成吉思汗南伐金国,没有让四弟在家守灶,而是把统帅殿军的佩剑,挂在了弟弟的腰间。由于有大批的牲畜随行,形成了天然的活动粮仓,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远征途中的粮食问题。(当然,该有的预防还是有的)

    从克鲁论河到金界壕有一千多里的路程。但是由于有活动的粮食补给基地,再加上石抹明安地图的指引。大军翻山越岭,没费一刀一枪,就渐渐的逼近了金朝的外围防线——金界壕。

    金界壕是金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军事防御体系。这是一座东起嫩江,西至河套的庞大国防工程。自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城堡。到章宗初年,因为边事紧迫,原来修筑的城堡工程质量差,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再次开挖长壕,以此来连接边堡。

    虽然金国朝廷长时间议而未决,但是章宗仍然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增修了女墙副堤。到了章宗泰和末年,工程仍在继续。只是到了完颜永济死了以后的宣宗初年,蒙古铁骑已经势不可挡,边堡界壕才渐渐废弃。

    金界壕主要由壕堑,戍堡,边堡等几部分组成。壕堑是金界壕的主体建筑。鉴于防御对象是具有相当越障能力的蒙古铁骑,所以它屏弃了一般的单层堑壕防线的样式,而采用了外壕,外墙,内壕,内墙四重障碍,高低相错的构筑样式。

    戍堡是直接筑于内墙内侧或外侧的圆形夯土建筑。直径6——1o米左右,堡顶上建有顶盖,便于戍守者遮风挡雨。戍堡之间相隔6o——7o米,大约是当时金军弓力的一箭之遥,便于两堡之间交叉放箭。

    边堡位于壕墙内侧,方形,周长4oo米到8oo米不等,墙高与宽和壕墙相似,有堡门和瓮城。其位置多在谷口或重要道路附近,间隔数里或十数里不等。金界壕无论从体系还是结构强度上都要过前代。

    它或者建筑于开阔平坦的草原或山谷草地,或建于适宜耕种的河川地区,有利于守军耕种,放牧。加上整个工程纵深将近5o米,沿线戍堡密集,便于互相呼应,若守卫得当,对付蒙古骑兵还是相当有效的。

    面对这样一条绵延万里,宛若巨龙的界壕,成吉思汗的突破口会选在哪呢?这就是素有‘天下一堡’之称的乌沙堡。

    秋高气爽,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使人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拖雷这个在蒙古军中以长睡不醒而出名的将官,此刻正坐在马背上伴随着马身那有节奏的起伏,出轻轻的鼾声。

    在他的身后是一支迤俪而行的长长队伍。每个人的身上都落满了长途行军而带来的灰尘。每人的身边都有两到三匹的从马。也就是在走长途时为了节省战马的体力,而轮流换乘的马匹。

    这些从马的身上都向下躺着汗水。黑色的马匹,黑色的军旗,黑色的战袍。以及一昼夜奔驰五百里的神奇度。这一切都说明这就是那支充满了神奇色彩,蒙古四大主力之一的,被称为‘急如风’的队伍。(也就是以少年军团为住组建的部队)

    而实际上这是蒙古军的一支突击部队。他们秘密前进到这里,就是为了出其不意,一举拿下乌沙堡,为大军进入金朝境内,打开大门。

    拖雷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他自从上次拿到铁谷商行赠送的金朝地形图之后。已经成为了蒙古军中,对金朝边境一带设防情况,最熟悉的人了。并且,他又在图上现了这条山间小道。使得蒙古骑兵可以轻松的避开金朝设在边境上的流动骑兵,从山腹中直穿过来。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因此,拖雷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只突击队的领。

    而他手下的是,五千者别麾下的轻骑兵。不仅是因为他和者别,有师生之情,指挥起来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最善于远程奔袭,是执行这项任务最理想的人选。

    而配给拖雷的副手,名叫不台。是蒙古军中有名的火暴脾气。是个,要是一天能跑三百里,就决不跑二百九的人。他最擅长的就是用轻骑兵,远程突击,奔袭敌后。然后在敌人的地盘上大肆劫掠一番,破坏敌人的后勤基地,打击敌人的士气。之后,再满载着战利品胜利凯旋。

    他本人在从军之前是蒙古草原上有名的射雕英雄。常常一个人,一匹马追逐雄鹰,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因此练出了一手长途追击的绝活,和强的野外生存能力。非常适应无后方作战的需要。加入蒙古军后,成吉思汗量才录用,让他作了‘者别’手下‘风字军’的副帅。

    这次全军一天一夜奔驰五百里,赶到战场就是出自他的杰作。就凭这手本事,在蒙古全军中,就没有能出其右者。

    此刻,蒙古军已经隐藏在山谷口的密林当中。在他们的对面,就是他们要夺取的战略要点——乌沙堡。

    乌沙堡地处于金国西北路的边墙,是金朝皇帝完颜永济于121o年刚刚修建起来的。曲折的金界壕犹如两道铁索串联住数十座险峰,一条山间小路穿过乌沙堡。这就是从蒙古草原通往内地的唯一通道了。

    而这座乌沙堡就恰恰坐落在这条小路上,仿佛是一只老虎。在看守着自己的猎物一般。乌沙堡那打开着的堡门就象是老虎嘴一样,紧紧的扼住这条路的咽喉。这座城堡建在高高的山腰上,从那里可以轻易的控制从下面峡谷里进攻的敌人。

    在堡两边的山崖上设有三十盘飞锁暗箭,暗箭机关上的绳索连着道路上的翻版机关。只要一人一马,踏在翻版上,就会立刻触动机关,那么在它射程之内的人马都会遭到飞箭的袭击。

    建成后的乌沙堡因为坚固异常,以至于有“天上乌沙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