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章:装甲迂回(一)(2/2)
损失的殆尽。而那些迫击炮阵地更是被苏联人的炮火给覆盖在其中。少数在烈火钢雨中幸存下来的炮手们干脆的拿起枪,自动的加入到阵地中的防守中。

    而正面防线的崩溃几乎就是在刹那间,三道街那早已经支离破碎的防御线再也无法阻挡住苏军装甲集群的碾压,稀疏呼啸而出的4o火在击毁了几辆苏军战车后最终的损失殆尽了,仅存的反坦克火箭射手也倒在了T-64坦克沉重的金属履带之下。

    成群的T-64主战坦克和БРДm步兵战车、БTР-6op运输车在轰鸣声中碾压过阻挡了他们数小时之久的中国人的防线,更多的步兵高呼着“乌拉”冲了上去。

    废墟中不断响起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那是受伤的中国士兵拉响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手榴弹密集的枪声也渐渐的稀疏下来,偶尔的一两声急促的点射声。

    孙如磐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作为旅部的参谋,自己本应该是留在相对安全点的旅部的,至少现在本应该是在固若金汤的正武山要塞的,可是现在,因为昨天满洲里市委、市政府、人武部的民兵基层工作报告会结束之后,自己被旅部作为当地驻军代表派来参加晚上市委市政府的招待晚宴,但谁也没有想到战争会恰恰在这个时候爆。

    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还是太凑巧了?孙如磐不知道,眼前的一幕幕让他感到了阵阵的心乱。整个满洲里国境守备队的守备第3队都快在这座已经快成废墟样的小城内拼光了。看看吧,昨晚上这里还是一座美丽幽静的边境之城,静静的坐落在茫茫苍绿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可是仅仅24个小时之后,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了。

    幽静再也不见,隆隆的枪炮之声打破了本该具有的安宁;燃烧的烈焰和钢铁毁灭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小小的满洲里城此时已然成为了一片废墟,一片瓦砾。

    更难以让孙如磐接受的是,当自己从被炮弹震晕后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面对着自己的居然是黑森森的枪口和苏联军人那充满着轻蔑的冷笑。

    自己被俘了,这是孙如磐从浑浑噩噩之中醒来后所见到这一切之后的当即懵了。

    “绝无被俘之中**人”这样的口号难道到了这里就成了终结?蒙边守备6旅的旗帜会因为自己而蒙羞吗?孙如磐不知道,但他的耻辱感很快的便是消失了,因为此时他知道自己应该活下去,至少要活着逃出去。因为从几个苏军军官们的对话中,孙如磐听到了一个令他感到吃惊的情况,苏军一支坦克部队已经从三叉河秘密南下,直扑扎赉诺尔一线了。

    必须要活下去,活着去告诉旅长他们,现在的蒙边守备6旅已经很危险了。孙如磐讲得一口流利的俄文,但此时他始终让自己装做什么也听不懂,至少那些苏军军官在肆无忌惮的谈论着军情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在意到此时身边的这个浑身脏兮兮的中国人。

    “唔,军官?”看着面前的这个满脸茫然的中国人,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1师副师长-卡林洛夫上校还是很快的辨出了孙如磐是个军官。虽然中国人已经下了新式军服,但基本上才刚刚开始换装,许多部队都还是穿着老式的军服。要想辨认出是否是军官,只要从衣服上的口袋就可以看得出,这种老式军服的衣襟扣为五粒光面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四袋,胸袋扣内藏;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

    师长伊洛巴维奇少将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没错,在这个中**官的红色领章背面还有一些东西。中国人的这种老式军服的领章很有特色,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以便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

    但此时伊洛巴维奇少将显然并不想去麻烦,甚至他连询问这个中国人相应情报的兴趣都没有。考虑到一整天的激战下来,近卫摩步第11师遭到了不小的重创,而满洲里城虽然已经快是拿下了,但部队实在是过于疲惫。

    也因此,伊洛巴维奇听取了政工军官的建议,让这个自开战以来,唯一被俘的中**官带回一份劝降信,从而用这种手段去结束这场糟糕的战斗。毕竟劝降信的价值要比炮弹更有一番意义,因为这份信的起草人太是在中**队内具有影响力和一定的号召力了。

    “但愿一切顺利。”政委-伊万科维奇上校看着那孤零零的远去的中国人的身影,忽然冒出了一句。而这句话显然让伊洛巴维奇少将骤然的紧张了一下。

    是啊,打了这么一天,连俘虏都没抓到,中**队的指挥员真的会因为这份劝降信而停止抵抗吗?伊洛巴维奇少将不知道,但他此时也只能寄望在此了。远处的满洲里城内的枪声已经稀疏了许多,那便的战斗该是结束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