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三十六章 阳谋阴谋(2/2)
微细细一思量,启元帝的眼睛顿时便是一亮此时王元也琢磨过味道来了,两个人都是心思剔透之辈,闻一言而能反三的人,微微迟疑了一下之后,李东路那反客为主的建议,便立刻消化理解个通透。

    两个人想法一致:办法虽然是无赖的办法,但是却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办法

    启元帝哈哈大笑:“不错,此计大妙哈哈,他们没有名义,但朕却有这个名义他们用朝廷的粮食来换自己的名声,那朕就用朝廷的名义,再把他们换到的名声给收缴回来”

    王元附和道:“的确好计,虽然此举有遭人诟病之疑,但目前来看,却是再合适不过。依臣看来,便只凭阁老这一句话,便足可抵得万石之粮连消带打,不但争取了民心,缓解了朝廷的压力,而且让对方的谣言不攻自破,气苦之余却又不好自戳谎言,真真是……无可奈何呀无怪乎阁老被誉为朝廷柱石,常青松柏,今日王元五体投地,拜服拜服”

    李东路连忙谦虚几句,启元帝却道:“这话说得好,李卿一句话,确可抵得万石粮食李卿方才言道,他们乃是趁火打劫,咱们用的是反客为主,浑水摸鱼,但以朕看来,或许还不止于此。此举争取民心,乱敌阵脚,断其后路,不但是浑水摸鱼,还存了釜底抽薪这一后手,果然是老辣得很”

    “皇谬赞了。”李东路被两人连连夸奖,却毫无得意之色,此时又道:“臣之提议只是其中一项,用以增加朝廷声势,断其谣言,若是根本解决南方之患,还须双管齐下才行。”

    “好,说来听听”启元帝心情大好。

    “朝廷颁旨昭告,乃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办法。若是诸王不服朝廷调度,或者拆穿朝廷的谎言,那么虚便是虚,无法化成实际的成果。如此下来,便是双方唇枪舌剑的嘴仗了,于百姓并没有实质的影响。臣以为,除此之外,也应该同时采纳王尚的建议,实则实之地筹粮赈灾,如此,即便虚还虚,实还实,民心也必然顾我,即便朝廷筹集之粮不足敷用,朝野舆论也必然倾向朝廷,而怨诸王不肯出粮出力。”

    王元接口道:“有道理如此一来,大势在我,名义也在我,诸王虽然有钱有粮,却失势而无名,空有钱粮却没有使用的人。而朝廷撤藩令已然颁布,可再派官员督促诸王,服从朝廷撤藩之举,造成心理的压力。如此一来,对方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彻底服从朝廷的法令,二……则是被逼到极处……若是这样,也必然事起仓促,而此时朝廷大军却是有备而来,其结果,定然是灰飞烟灭之局”

    “嗯……”启元帝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两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只是,诸王在江南屏藩日久,若是有不臣之心,只怕也是思虑多日。当此之时,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防。朝廷若是出兵,所动用的军队还是要多方斟酌,粮饷更是首要之务,这些事情,就交由王卿去办”

    “臣——遵旨”

    ………………

    “什么?”

    吴王府后宅花厅之中,吴王张秀也拍了桌子,一张脸气得红中透紫。“这……真是无耻之尤”

    朝廷最新颁布的旨意,已经经由各府州县传达到了地方,自然吴王府这里也接到了消息。听到朝廷用了这么一个无赖的办法,居然宣称江南诸王赈灾的行为都是出自朝廷旨意,吴王顿时就憋闷得很,自己出钱出人又出粮,搞了那么大的阵势,结果对方轻飘飘一句话,自己的作为就化为乌有了……

    “呵呵王爷不必动怒。朝廷此举自然刁钻狠辣,让王爷陷入一时之局,然而依学生看来,这反倒是能看出,现下朝廷已是力不从心了。若不是这样,朝廷又如何会用这种市井无赖的手段,来争取民心呢?呵呵,王爷难道还不明白?”

    “哦?”吴王张秀略一沉思,脸色也好了起来。“倒也有些道理。可是……知道了这个道理,也无济于事啊。眼下这个局面,到底如何应对?难道……还要继续支粮,来赈济流民不成?”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拖”

    “拖?”吴王张秀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师爷,“还要拖?现在继续赈灾,便宜的是朝廷,增加的不是本王的声望流民得了粮食,以后还会不会跟着本王一同起事?迁延日久,只怕是夜长梦多呀”

    “王爷……”

    “别说了”张秀一脸的沉凝之色,脸肌肉有些微微扭曲:“事到如今,本王心意已决。有道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本王潜心蛰伏这么多年,不能在此时唯唯诺诺,功亏一篑告诉前面,本王要升殿聚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