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相信人都有善和恶的一面大多数时间作恶的念头不过是一闪当外界条件成熟那么恶行恶事就做出来了。
不过这些天来的“下基层”还真让我受益良多至少是对此时的朝鲜有了初步的了解。
李朝初期实行“科田法”制度把全国土地按等级分授给文武两班并规定可以世袭使“私田”进一步趋于私有地主阶级利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扩大私田残酷地进行高利贷盘剥引起农民不断反抗。再加上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先生党争可以说李朝的中期和后期是在混乱而无休止的党争中度过的大量的消耗了国力。除了两班和士林的党争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缭乱。先后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被成为“士祸”的诛戮和贬斥国力衰退这才导致倭寇入侵壬辰卫国战争爆经过近7年的不断战争虽然倭寇赶出了朝鲜但是已经不复从前的军力三千里江山满目疮痍。
正是这次壬辰卫国战争激了当前朝鲜社会的一种激烈的论辩由于在社会文化上受到无法形容的侮辱与野蛮的掠夺。在这种极端的整体危机状况之下领导朝鲜社会的儒生对于在壬辰倭乱之际出兵以助朝鲜的明朝在文化意识上多半保持强烈的认同感。换句话说为了克服日本的侵略所引起的耻辱感在文化或精神层次上这些朝鲜的儒生们宁愿尊重明朝之所谓“中华”文化且扬之而不是在功利层次——在军事或经济——上进行社会改革。于是以士大夫文人之责任意识和义理作为天理的程朱学从此以后在朝鲜比在中国还要受到尊崇。当然也有那么一些人强烈的要求变革并对程朱学产生质疑这些人对批判程朱学且代之而起的阳明学和考证学兴趣浓厚李哲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天来他没事总是来和我讨教这些什么程朱学和阳明学把我的脑子弄得乱七八糟的。
自己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我还不知道么被李哲问的烦了我干脆把宁完我叫来让他俩交流我在一旁乐得清闲。这宁完我还真是不能小窥虽然这人没什么骨气但是肚子里的书却是没少背一到用的时候都是一堆一堆的望外倒哪像我跟蹦豆似的半天憋不出来什么。从两人的交谈中我也学会了不少我这个人比较善于偷师学习能力也是满强的没用多久我就弄明白了两人讨论的话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显然宁完我是程朱理学的支持者和信仰者而李哲则对阳明学十分感兴趣但是对程朱理学也不排斥可我心里却是知道的这个程朱理学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清心寡欲非礼勿视了都是他们搞出来的据说连裹脚也和他们脱不了干系总之这个程朱理学在我印象中就是迂腐的代名词中国之所以后来积弱难返和他关系莫大。是以这个程朱理学已经成为我打击报复的对象既然这个阳明学和他作对那么我自然要大捧特捧何况我怎么就记得以前曾经在哪里看过这个阳明学的介绍据说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他关系密切既然这样我也可以大加倡导一下么但是一和日本沾上边就觉得这东西也有些糟粕了本着日本喜欢的可能不是好东西的想法我对这个阳明学也产生了疑问。
果然再往下听下去我开始听出了门道这个阳明学主张的是“心即是理”(天理不外人心)、“知行合一”及“致良知”(良知──天理在人心的露)听着是很有道理的阳明教人不假经书文字直入人心只要人直接认取良知照良知的指示去做;勉人努力实践经世致用即使愚夫愚妇也有成为圣贤的可能。这种简单明了平等普及“理论联系实践”的主张似乎重新扬了先秦儒家身体力行的求实精神本应鼓舞知识分子和平民大众上进的意志;但是他也毫不保留的继承了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至善”悖论甚至将其扬光大表面上是强调个人自觉鼓励人们自强扬出自内心从自己做起的主动精神似乎意味着个人本位意识的觉醒;可惜他也驱使人自觉、自强、主动地自行阉割、了断自己的人欲取消私心的展动力机能这社会不可能真正的大公无私人们都是有私心和**的这也是社会展的一种动力看来日本人并没有完全接收否则还不易个个成了太监这是有明证的否则如何日本人一个个的都和禽兽一样呢显然是没有自我阉割的结果。
听到这里我已经没有兴趣了这俩家伙却是说得津津有味也不怪他们最近真的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我开始开动脑筋给自己找些事情来做脑中再次灵光一闪既然此时朝鲜土地兼并严重那么是不是我也可以效仿一下**打打土豪分分田地这招一向是很灵的百试不爽想着想着我跃跃欲试正准备计划大搞土地革命的时候多尔衮带着他的部队来和我汇合了。
在宁边城外我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多尔衮小小子经过这些天的锻炼成熟了很多已经不再像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了脸上多了些风霜也多了些稳重。一见到我多尔衮就快步上来和我拥抱在一起很是亲热彼此寒暄后我才向他询问何以这么久才到达宁边是不是路上遇到了麻烦或是吃了败仗。
“先生多虑了哪里会有什么麻烦和败仗呢要说麻烦就是这个道路太难走了七拐八拐的老是绕弯子至于朝鲜人我这一路也没遇上几个还没交战就都跑了真是郁闷!”和我在一起久了这家伙也学会郁闷了在异国他乡重新听到这个词真是亲切。
“来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个人。”说着多尔衮让出位置来一张面孔浮现在我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