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夏南方湘淮集团对洪氏集团的战争进入了最后分晓的阶段。西南、西北镇压当地起义叛乱的战争也一直没有停止。
只有捻军集团是个例外除了追随太平军在陕南的部分外鄂豫皖鲁各地的捻军全部销声匿迹了。但不是一味镇压主要靠的是招抚。这些人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一部分成为中华军战士还有一部分自愿移民到东北新三省去获取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大片的土地。移民的交通条件比最初强多了。这些捻军战士到了那里必将是当地屯堡自卫民兵的骨干。为了保卫土地而战斗比当流寇可是正当多了。
自从对俄战争之后两年内我们控制区没有大的战事。各项建设事业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先还是军事建设。动乱的丛林法则年代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一切。
对中华军进行了改编正式分为了野战军、地方部队和边防部队。
野战军还是三个军但是都不再是单一步兵军种了。
第一军各师由于不断分化出一些部队担任边防任务或者调拨到海军6战队之类特殊部队现在人数已经减少到4万人仍然分为三个师。第二军现在也扩充到了4万人。也分为三个师分别驻防在河南、安徽、山西三省。
第三军经过扩充现在达到了1万5千人的兵力。装甲旅正式归入该军。这是我们装备最好的部队火力相当强大炮兵、舟桥兵、战车、运输车等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两个军。下级军官也都是经过军校训练的。我军的第一支航空队目前也隶属于第三军指挥。现在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动力伞特种大队。简易的单人双翼飞机现在也已制造成功正在飞行训练中。骑兵师倒是没有太大展现在只有1万左右兵力分为四个骑兵团附一个炮兵营。其规模还没有耿仲民从第一师分出去的驻蒙边防军的骑兵规模。在我们实际控制区内原来清军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一律裁撤遣散了。或成为新的产业工人或到边疆参加屯垦。至于地主团练更是不再存在了。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了我们基层政权控制下的民兵组织。我们在控制区把军队的募兵制改为了征兵制军队分为了义务兵和职业军人两种。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稳定性以及后备军军人数量战争动员能力极大提高了。值得一提的是海军的展。周口和淮滨两个内河造船厂造出了一大批的蒸汽动力和柴油动力的各种军用、民用船只。内河舰队的实力大大增加了。这些船只用于近海的战斗也是可以胜任的。更重要的是设在天津的造船厂采用英国进口设备聘请了英国造船工程师在1854年6月制造出了第一艘全蒸汽动力156o吨级的铁甲舰邙山号。舰上只安装了4门8英寸大炮。留下了安装8门辅炮的位置。这些地方我们准备后来再安装我们的37毫米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