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着4亿美金的科尔基金到了88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资本过3o亿美金的大型对冲基金而32岁的孔逸夫也变成了科尔基金的二号人物被盛赞为华尔街的奇才。
之后孔逸夫率领的科尔基金一路风调雨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们判断出日本泡沫经济即将破裂大力沽空日本股市又狠狠的捞了一笔。
到91年时科尔基金已经过了朱利安.罗伯逊旗下的老虎基金和乔治.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成为了业界成绩最好且最具侵略性的宏观对冲基金。
如果一个人达到的高度远远过了他应该在的高度这个人的心态往往会生变化不是变的胆怯就是变的盲目孔逸夫是后者。
92年的欧洲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马克坚挺而英国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持英镑英国银行利率持续高企但这样将伤害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的利率以缓解英镑的压力。可是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以高利率政策来为经济降温不愿降低利率。
索罗斯通过他在欧洲的人脉关系得知德国不会做任何损害本国经济利益的事也就是说会拒绝降息的要求。他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马克不再支持英镑英镑很可能退出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浮动将很可能会大幅贬值于是操作旗下量子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
他的策略是: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而孔逸夫与他的操作是完全相反的他相信英国政府会对英镑负责不会让英镑贬值于是大力购入英镑以期靠利率差获得收益。
孔逸夫在货币市场上的魄力远不如他在股票市场上那么大造诣也远没有索罗斯那么高深。
这次狙击英镑事件如果英镑不贬值索罗斯也只是赔一个利息差的钱最多也就几亿美金相对于投了上百亿美金的他来说赔上几亿美金根本算不上风险而如果英镑贬值了他瞬间就会赚进几十亿美金。
孔逸夫则是保守的投上百亿美金去期待几亿美金看似固定的收益和索罗斯以小博大的相反完全是规矩的在以大博小。
当时叱咤华尔街的两大基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弄得大多投资者不知应该倾向于那一方那时如果投资者都倾向了科尔基金力挺英镑就不会生著名的欧洲货币危机了。
可很明显驰骋了资本市场几十年的索罗斯要比金融奇才孔逸夫更有影响力市场都倾向了要英镑贬值的一方。
待德国公布了对本国利率不降反升的消息后各种投资商开始大幅抛售英镑英国政府无力抵抗最终放弃汇率制采取自由浮动英镑当即贬值1o%短短一个月内英镑贬值了22%。
这一个月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净赚了2o亿美金。而科尔基金呢?净亏了4o亿亏损额达6o%。年底科尔基金的掌门人宣布结束基金经营。
科尔基金这个曾经在金融市场百尺竿头的对冲基金毁于一旦的责任全都背在了孔逸夫身上。一场豪赌让孔逸夫输掉了所有的荣誉他和索罗斯的第二场交锋以完败而告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