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一五章 黄雀在后(2/2)
,应该不会错的。我叫人试过,按照他们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把布浸泡其中,染出的布确实是要牢靠的多。褪色显现大为减少”。

    “那会不会时王家已经知道水的来历,自己弄到后,就甩了永济公呢?”。

    “应该不会这样,永济公那边很严,除了永济公夫妻二人没有人知道这水是怎么做的。”。听完大哥的话,赵福康揉了揉额头,随后望望前方的几名掌柜,“杨叔叔、聂叔叔,你们看看能不能主动联系一下国公府呢?王家既然不愿意,我们未必不能成事”。

    大家相互看了看,那位被称做杨叔叔的掌柜摇头说道:“二公子,你说的这个办法,大公子早就想到了,不过大公子担心是不知道王家不愿和永济公做买卖,大公子在没有弄清以前,就贸然和永济公合作生意,风险不小”。

    赵太公看着两个孙子十分高兴,这两个人都有长处,缺点也是同样明显。长孙遇事稳重,不忙不忙的处理一切事情,有点少年老成的意思。不过有时也显得婆婆妈妈,不够果决。二孙子正好相反,胆大心粗,不注重小节,有时办事略显毛糙些。还好兄弟二人心还是很齐的,没有内耗的迹象,相反他们倒是相互辅助,弥补了对方不少不足之处。

    赵太公挥挥手道:“其实我们几个月前就在分析王家那边的动作,他们近日的确做出了一些调整,王家的做生意出了名的谨慎敏感,这次他们不跟永济公合作,只怕不在于生意本身,而是在于生意以外的事情。”

    聂掌柜点了点头:“却是如此,王家人一直是这等性格,宁愿少赚,也要将风险降到最低。早年王家走得有些艰难,当时有一次王家因为怕风险,推了一笔近万贯的生意,旁人都骂他们毫无气魄,谁知半年之后承接下这笔生意的几个商户都被牵连。还有就是在伍德年间,当时江南有不少世家支持太子建成,结果当今天子登基后,那些支持太子建成的世家,谁家不是被杀的血流成河,一蹶不振呀。可是当时王家就是没有表态,这次保全了下来,他们王家如今在余杭虽不是最富的,倒的确是走得最稳的。”

    正在大家议论的时候,一名小厮急匆匆跑了进来说:“大公子,大公子,谢先生让小的告诉大公子,永济公去了钱家”,赵太公一皱眉,“怎么,福桐你怎么敢派人去监视永济公?你不怕引火烧身吗?”

    “祖父,孙儿自然没有胆量去监视永济公,不过是在他有可能去的地方,安排了几个人而已”

    “你这是为何?”

    “这个永济公做的东西太过匪夷所思,好像是这次他给王家两种奇特的水,谁要是拿到了,就有可能把布的做的更好,长此以往的话,现在余杭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很有肯能被打破。孙儿觉得即便我们没有跟他建立关系,至少也要知道他和那些人做着买卖,咱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众位掌柜再次领教了大公子的心思缜密,赵福康在听完大哥未雨绸缪的安排后,觉得确实要比自己强的多,更适合做赵氏布行的掌权人。

    正在赵氏祖孙等人猜测李宽意图时,李宽已经从钱家出来了,心情畅快不少,他没有想到回和钱家谈得这样顺利。会谈结果是有钱家出面销售李宽的制造的玻璃灯笼,然后双方根据协议分成。钱家作为余杭的首富,家族的买卖涉及了很多方面,经营上也有独到之处。

    双方一拍即合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说李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李宽发现萧若芷虽然有一定的经商天赋,但由于从小的教育,所以对经商之事并不上心,甚至还有些厌恶。李宽自己更是一点也不懂了。因此需要一个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指导自己。

    虽然钱家连玻璃灯笼是何物都不知道,可还是很特快的答应下来,至于这东西赚不赚,能赚多少钱,他们一概不关心。不是他们疯了,他们主要考虑到李宽是宗室,头上毕竟顶着一个国公的爵位,余杭又是李宽的封地,要是能和李宽搞好关系的话,对其今后的生意有着莫大的助力。至于玻璃灯笼是赔是赚,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了。甚至他们倒希望能够赔些钱,那样的话,就能够让李宽欠些人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