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河山皆华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三章 何督(2/2)
一职本来就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但那位“狂徒”却犹嫌手伸得不够长,把原属于总督衙门的政治资源也不断扒拉到自己碗里,并且做完了这一切还极善于掩盖粉饰,居然反而还得了不少美名。

    如今那“狂徒”已经率军出征江西,据说战事进展还挺顺利,前不久有消息传回来,说是已经已经收复了吉安、正挥师直趋南昌。等这“狂徒”得胜后班师,其声望肯定又会大涨,到那时,这湖广的天恐怕又得变上一变了。

    正当何腾蛟和娄敬之在洲上散步闲谈的时候,又有一艘船靠在了洲东岸,一人从船上跳下,急急忙忙地朝这边奔来。

    “督宪大人!督宪大人!”一阵急切的叫喊声远远地传了过来。

    何腾蛟转过身,来人渐渐跑近,面孔逐渐清晰,竟是他的督标总兵董英。只见董英满脸的急切和慌乱,仿佛遇到了天大的事情。

    “老夫不是说过中午之前便会回城吗?你怎么还追到这里来了?”何腾蛟有些不满地说道。

    “督宪大人,大事大事不好!”一路狂奔过来的董军门一时还没能把气喘匀。

    “何事惊慌?慢慢说!”

    “武昌武昌鞑子已经出兵南下了!”

    何腾蛟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一旁的娄敬之也是满脸的震惊。

    半个时辰后,湖广总兵衙门正堂

    何腾蛟紧急召齐了城中的主要文武前来商量应敌之策,大堂之中一派如临大敌的气氛。

    坐在上的何腾蛟一脸凝重地看着手里的塘报,满堂的文武大都神情紧张,少数人在悄悄地交头接耳,不知在商量些什么。

    塘报上白纸黑字地写着,清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已经各率本部人马以及湖北的部分绿营从武昌南下。根据时间来估算的话,恐怕这会儿已经到了岳州。

    何腾蛟放下塘报,又拿起一份据说是由驻守岳州的湖广镇第一戍卫营送来的敌情通报。这份通报上写得更详细,甚至还注明了清军的人数,即孔有德、耿仲明部各一万,袭封续顺公爵位并新任湖广提督的沈永忠部五千余、新任武昌总兵郝效忠部三千余,总兵力将近三万。

    看完之后,何腾蛟问董英:“李闯余部有什么动静?怎么就如此轻易地任由武昌鞑虏南下了?”

    李闯余部,即忠贞营。何腾蛟一向看不起这支由顺军余部改编过来的兵马,每每提起,连营号都不屑于说,皆以“李闯余部”称之。

    “吴三桂部将郭云龙所率的万余兵马和部分陕甘的绿营也抵达了湖北,忠贞营在荆州被其牵制住了,据说数次出城迎战都没能获胜,之后也就无暇东顾武昌。”董英答道。

    何腾蛟冷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随后把大致敌情当众宣读了一遍,问堂上众人:“鞑虏已经南下,各位都说说,我等该如何应对?”

    堂上众人或面面相觑、或低头苦思,一时没有人出言回答。

    “值此紧要关头,关于如何应敌,正需要群策群力,各位但说无妨,哪怕说错了也不要紧。”何腾蛟继续鼓励道。

    还是没有人说话。

    何腾蛟终于忍不住了,绪之后,他的目光坚定如炬:“只要岳州和长沙不丢,鞑虏又岂敢冒着粮道被断的危险全力南下?况且,衡州附近的兵马并不比长沙薄弱,两广的兵马得知消息,也定会迅奉诏北上勤王。我等只需尽力守好长沙便可!长沙在,湖广的局势便尚有可为!长沙一丢,湖广的局势必定无法收拾,而在座的你我,也都将承担千夫所指的骂名!”

    ( 3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