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身上抛了好几个,才委委屈屈的从戚先生座上溜下来,慢慢蹭到这边爬上去。戚先生瞧他那小样子,几乎要笑出来,强板着脸道:“昨日学的几句可都背下了?”贾环忙点头。戚先生道:“背来。”贾环昨日是复习过的,自然不在话下。看贾环一顿不顿的背完,戚先生才笑了,道:“很好,你倒是用心。只是以后不准再胡闹了!”贾环忙点头应是。
然后戚先生挨个考了一遍背诵,又让解说文意,见都答得上,便让铺纸研墨,学几个字的写法。严嬷嬷便上来给贾环研墨,贾环伸手拿起一支笔来摆弄。贾环的手指既短且肉,手一握起便同个小白桃差不离,哪里摆弄的开笔。他用左手强把右手扳成握笔姿势,颤巍巍伸出去沾墨,结果还未挨着砚台,笔已飞出去了。一屋子女子笑得花枝乱颤,贾环大囧。戚先生笑道:“你手还未长开呢,先不必写字,跟着你姐姐们识字就是了。”
贾环心道:那可不行,上辈子写字就不好看,只不过是没什么大影响也就那么着了。这辈子书法可是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的!贾环又拿起一只,握棍子似的拿着。众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戚先生走来扳开贾环的小手笑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牛心!你如今勉强拿笔,若是落下什么毛病,想要再改正可就难了!”贾环一听这话立刻老实了,连忙扔了笔。戚先生笑着摸摸他的头,去教姑娘们写字。
将三个姑娘都教了一回,让她们各自练写。戚先生又走到贾环这里,见贾环端着《三字经》认认真真在看,桌上还摆了《百家姓》、《千字文》,心道:常听得说那赵姨娘是个愚的,如今看来只怕传言有虚。教子若此,可知其母必有不凡。贾环不知戚先生误会了什么,见她走过来,忙把书放平,指着一个字问道:“先生,这是什么字?”戚先生便把之前姑娘们已学过去的那些慢慢的给贾环念了一遍。贾环本就认识的八-九不离十,如今确认一遍也就成了。戚先生见他只听了一遍便好似心领神会了,心里暗自纳罕,这之后便对贾环读书上了心。
自此,贾环便同姑娘们混起日子来了。早上一起上课读书,午饭后歇了晌,姑娘们学些女红、下棋之类,他也一样跑去凑热闹。日子一长,三个姑娘倒是同贾环熟稔起来。贾环时常跑去找她们请教文字。迎春是个顶心软的,湘云正是好为人师的年纪,探春又知他是亲兄弟,故而皆各自尽心教他。她们也因后边有贾环赶着,更加着力于书文笔墨。这学房里学习气氛极其浓郁,倒让戚先生怕这几个孩子耗心太过,不肯讲的快了。
一二个月下来,贾环明面上是跟姑娘们一个进度,其实零敲碎打的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早让他把《三》《百》《千》认全了。只是其中的典故还不大明白,等着戚先生慢慢讲也就是了。他又让严卓给他买了四书,里面的字是大概都认识,意思就似懂非懂了。只是他听说过四书是必考内容,如今闲着也是闲着,先背下来再说。
贾母、王夫人自是知道贾环日日往学房里跑。贾母只做不知,并不略提此事。王夫人见贾母不说话,也就不好说什么。且她还有旁的事要忙。
这日,王子腾夫人来问候,同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一同吃茶说话。因说道王家长兄长嫂带了儿子、女儿北上,不日抵京。贾母听了便向王夫人说等人到了一定要请了来好好会一会。王夫人忙答应了。几人又说起王家长兄长嫂扶父母灵柩回金陵,有二三年未曾见面了。又议论一番其子王仁要捐个什么官,走谁的门路。一顺水的便说起长女凤哥儿已有十六岁了,上次选秀因王家长兄早卸了身上的差,故她并未进京云云。
贾母虽觉其意,却未多说。王家这姑娘当年时常来贾家玩的。当年贾母十分喜欢她性格爽快又会说话,论摸样论家世也是好的。只是这几年未见却不知长成什么样子了。且这贾家的门中一连出了两个王家的媳妇,也不是什么好事。贾母瞧了邢夫人一眼,果见她笑得勉强,几乎要绷不住气了,不由想起先前的长媳来,暗自叹息了一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