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贾环。贾环接了,二人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黛玉洗了脸,正一抬头,便见他二人递眼色,便哼了一声儿,道:“环哥儿真真不是好人!劝人的话也不会好好说!偏要怄人难受!”贾环笑道:“我若不下帖猛药,再治不好你那爱哭的毛病!”黛玉便道:“好霸道人!人家哭两声儿也不行?”贾环笑道:“不是不行,只是哭也没有用!若哭能把姑父哭好了,我情愿日日陪着姐姐哭,把长城也哭倒了它!可惜没用!咱们总得先拣有用的事去做,将有用的都做尽了!若还是不成,才轮得到哭呢!如今咱们有多少有用事得赶着做去,哪有功夫哭?”黛玉低头想了一回,方道:“你说的很是!咱们确然没工夫哭!”
自这后,果然黛玉振作起来,陪侍林如海越发尽心竭力。更把林如海饮食起居都管起来了。贾环见状,又悄悄跟钟管家说了,告诉管家媳妇们,凡内宅一应大小事务都回给黛玉听。倒不指望她拿主意管事,只使她忙得没工夫乱想就是大功一件了。然黛玉自上回听贾环一席话,因自思家中只她和父亲二人,如今父亲病卧,便只她是一个能够顶门支户的人!虽她是个女儿,外头的大事不是她管得的,家里的小事不正是她分内的。故见人来回,亦不惧辛苦,一应事务皆认真过问了来。
黛玉虽年小没经历过这些,然她本是最聪慧机敏不过的,管家媳妇们又一心帮扶她,楚夫人也时常过来教导她,渐渐的黛玉也就能管起些事体了。贾环见她每日忙碌,反不似先前那般悲戚,虽担心其劳累,却也不多言。只盯着她饮食休息而已。
因楚适服满之期已近,原定了二月启程,取水路进京。然林如海一病,楚适大不放心,便不曾走。拖到三月,实在拖无可拖,无论如何也要回京起复了。贾环早说了不跟回去的。楚适也欲他留下,通个信报个消息也方便些。然即便如此,这一家子也只剩一个病人、二个孩子,真让人忧心不已!便是百般不放心却也无法,楚适并楚夫人千叮咛万嘱咐,蹬车上马去了。
楚家一去,贾环黛玉两个更觉心里发空,却又怕对方瞧出来,因其担心,故反作无事之状。幸而这几日林如海的病势倒还不坏,二人尚能稳住阵脚。贾环也得空给都中写信。先给赵姨娘写了报平安的信,免得她当儿子被人丢了,又不放心。然后又向怀瑾询问可知道江南有何名医,又或者都中有妙手之医可以延请者,举荐了来。
怀瑾接了贾环书信,读罢暗自叹息。原本前年林如海任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已满三年,便曾上本奏请卸任回京。然其时怀瑾手中并无妥当人选能替得了他。一则林如海乃是太上皇点的探花,又是太上皇钦点的盐政,其任实无可争之处。其人又素善应对,在这三年里上下打点的十分妥帖。二则林如海出身世代侯门,寻常声色财货还乱不了他的眼,且其为人又有些文人清高,虽略和光同尘,也不至没了风骨。故其在扬州任上广有实绩且风评甚好。怀瑾便欲他再任三年。谁成想他竟病成这样。
贾环信中道因公务劳累,又与独女分离,所以至病。怀瑾心里也略感愧疚。又因此时江南的风声渐吹至都中,不知多少人正摩拳擦掌,也该作速了解此事。便命传几位近臣觐见议事。转日,便宣旨曰钦点右佥都御史1苏诚巡视两准盐漕事务。原两淮盐运使林海可留原处调养疾病。又下旨太医院遣御医两名随赴扬州为林海诊治。
转头又写信给贾环,道是近日新点的盐政大人乃是先前“玉留馨”一位东家,贾环曾见过的。这位苏大人带了御医同往扬州。想来御医总比民间的大夫要强些。又嘱咐贾环自己保重,有事便告诉他知道云云。又告诉苏诚,贾环正在扬州盐政衙门里,命他好生照顾。苏诚领命,带了御医并些幕僚仆从,车马匆匆,赴任去了。
却又说贾府中人原并不知林如海病势如何,还等着天气渐暖,林如海该将黛玉送回来了。忽听见又点了一个盐政,这才惊觉不对。正好此时楚适抵京,遣人告诉贾政,林如海病重,林黛玉留下侍疾,贾环亦留下伺候。贾母听了便忧心不已,急赶着命贾琏往扬州去。只道如有不测,务必领了黛玉回来。贾琏忙忙的打点行装,带了男女下仆,登舟南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