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十八章 服装革命(2/2)
记录事情所用成本很高产量很少而且制作不易。

    春秋之前的文化传播主要的载体是木简或竹简现在这种情形已经开始出现端倪——“大元学校”里的学生觉得兽皮不易刻写和保存已经开始有学生将文字刻写在小块的木板上了。

    这个明是那些同时在土鲁那里学木工的学生引进的随后形成了一阵风潮相信如果我不加干预最早的木简——只需要把木板做小一点再加上兽皮或兽筋串联一下——就要诞生了。

    但这种文字传播形式也直接导致了在数千年里面文字都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毕竟木简的制作也很费时费力。

    所以造纸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在去年的生产麻纤维工作中就已经开始具备了制造纸的基本条件沤麻池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纸浆只是工序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是制作筛网。

    我让“鲨鱼”用剩下不多的麻线给我做几块特殊的“麻布”要求纬线不要那么密实只比经线稍多一点就行了。为了不出错这几块“布”是我亲自守着完成的。

    然后是叫土鲁做了几个木框有8o厘米长4o厘米宽的样子将这几块“布”蒙在上面。“鲨鱼”拿起来看了一下——透光啊!她很不解地放在那里。

    呵呵!我要的就是这个有点稀疏的东西!

    筛网就这样做好了然后是纸浆。

    我让木青把土鲁建筑用剩的粟杆找来几百斤再加上一些树皮和将要扔掉的纺坏的麻线头全部泡在沤麻池里。另外让土鲁的徒弟在一边修了两个水池子每个能装4、5立方的样子。

    泡了一个月以后让马齐找人来把泡好的乱七八糟的纤维捞起来在木砧上用石斧切碎——这是跟纺织不同的地方制造麻线时只能搓*揉而不是切碎。并且将切碎后的纤维用石碓锤打了一天。

    为了使纤维分离得更细我用石灰水将这些切碎后的纤维煮了一遍再放在水池中用清水漂洗净上面的杂质。这是一道很长的工序木青让人打水洗了四五天我才基本满意——这时我明白为什么后世造纸要选在有活水的地方了:用山泉直接冲刷比我这个打水冲方便多了。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步骤——制浆:将这些漂洗过的纤维(已经有点呈浆状了)放入石碓中用石杵大力鼓捣直到呈明显的浆状出现。这道工序也花了两三天功夫。

    最后一步到了:将这些纸浆倒入最后一个清水池加入少量的井水让纸浆成为悬浊液看起来有点白中带黄。然后我用双手将筛网平端放入悬浊液表层轻轻左右晃动搅动表层的纸浆直到到看见网上有一层薄薄的白“雾”才慢将筛网慢慢提起来。等筛网里的水沥干以后将有纸浆的一面放到桌上拿开木框慢慢地将网揭起来——一张纸出现在桌面上了。

    由于没有经验我不敢去揭等干透了以后揭起来时扯掉了一个角——不过这毕竟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张纸啊!

    我饱醮毛笔写下在纸上的第一行字:

    “大元五年元齐造纸!”

    心里却很龌龊地在想:“以后擦屁股貌似可以不用树叶了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