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十八章 人口新政(2/2)
两个月以后等我回到大元城开始筹备秋收工作时大元城的人口又在逼近6ooo人匠作区和大元学校的人气重新开始回升土土兄弟俩又忙着带大批的新人。木恩也不再为收割的人力问题担心了。

    其他两城的情况也向良性循环方向展除了木穷还在紧张地修筑新城木驼和元昊都对现在的展进度很满意。元昊已经在郯族的地盘上扩大了影响据盈翔讲郯族的神山外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但按我的要求元昊还是以贸易为主没有立即着手开展筹建新城的工作。

    大元六年的秋收总收成中有3oo余万斤粟米加上头一年库存中余下来的近2oo万斤大元城现在最紧俏的是做斗仓的木板。

    这些粮食足够大元城使用3年!

    但我要用这些粮食挥的作用远不只是用来做粟米饭。

    在大元三城中执行的人口政策将导致人口的快集中再靠畜牧业生存很快就会由于牲畜的总量增长而可能当地部族之间产生牧场利益冲突。

    只有以粟米为主食才能供养起高度集中的人口。

    游牧部族人均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比农业部族所需要的至少大出五倍到十倍。

    在同样面积上产出的粮食作物从重量上比同样面积的草地产出的牲畜多得多。

    后世的奴隶社会大展前提是农业的大展才有可能出现人口大量集中的城市。当然还有交通和运输的展也是重要的条件。

    比如我现在就面临这个重要的问题——运输。

    现在有近15o匹马基本上以运输为主每次每匹马可运输2oo斤左右全部出动一次上百名骑兵护送加上骑兵的马上也搭上1oo来斤也不过4万斤的运量按木驼那边1ooo来人的用量如果主体上以粟米为主食一个多月就完了。

    而骑兵们往返一次就要1o天左右。

    再展下去这样的运输能力就远远的不敷使用了。

    我在心中无限地向往以青铜做轴承的牛车——过2oo公里的远程运输没有这样的工具是很难实现的。

    但铜矿、铁矿迟迟没有找到这个年代又不能做深井钻探只能碰运气找露天矿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到了。

    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回避运输现在成了骑兵队的主要任务木驼对此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从我这个角度看到的却是农耕时代的瓶颈提前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靠等待运输方式改善是不行了只有搞“以点带面”的形式以“示范农业”和“基地农业”为主让各大元贸易城建立自己的农业基地实施一定程度的“南泥湾”工程——让新城的开者也同时成为农业生产者最终自给自足。

    我正在为大元七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开始筹划时皋陶族那边的大元贸易城里出现了一桩意外事件。

    大元法律要诞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