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美滋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7 第三种水--美的性育
    7 第三种水--美的性育

    人们无法否认,母爱最体现人性,生儿育女之中的人性是亘古伟大的。科学的进步、思想的拓展,带给人们的启示实在很多,而关于人性的思考又是源源不断的话题。其中,对人的日常生活最具指导意义的是:生育与性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而且与性生活中的审美也密切相关。

    这至少将打破传统观念的矛头指向了两个方面:一是无论爱情与婚姻如何,与生孩子没有什么关系;二是只要身体好,性生活没有毛病,就不会影响生育。这两种”天经地义”般的传统观念,受到了重要挑战。

    正确的理论,往往具有各个层面上的穿透力。毫不奇怪,最符合人性的,同时也就是最符合审美需求的。这又一次证明了审美本身就是人性,是与人们各个层面上的需求相一致的。抽掉了审美这一人类最生动、最精彩的灵性,就会使人的基本需求的各个层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世纪刚刚过去3个年头,人们在21世纪之初的美好憧憬,早在几十年前已经被具有先见之明的人士预测到了。比如,国际社会在20世纪的5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第三种水”的研究,德国著名的妇科专家格莱芬堡发表过有关的论文,莱德斯还出版了名为《格氏点》的著述。

    所谓第三种水,有一个科学上的名称,叫做”巴多淋液”,是女性*口排出的一种液体。而这一研究成果,甚至包括给”第三种水”起名的工作,都是一位中国学者在更早的时候——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完成的。

    这位具有先见之明的中国学者,就是著名的性学专家张竞生。还在1920年,他已完成了留学法国的学业而归国。他怀着赤子之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一份报告,其中的主要内容竟然是与今天中国重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谋而合的论断。人们不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这样的报告是多么难能可贵。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当时有4亿多人口,人口太多。他不仅提出了人口数量问题,而且提到了人口质量问题,认为中国人口质量太低,而质量低又和生育不受控制有关,因此应当提倡节育和优生。他还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的具体想法,并且建议有步骤地从广东开始实行。

    可惜的是,张竞生实在是生不逢时。20年代的中国,兵慌马乱。广东省省长兼督军陈炯明接到张竞生的报告,倒是翻了一下,可是连一页也没看完,就扔到废纸篓里了,还深为这个书生的不明事理、耽误时间而不满,骂了一句”神经病”。

    其实,如果当时的陈炯明真的独具慧眼,也不具备实行张氏主张的条件,无论是国民素质,还是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