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软肋没有办法。他搂紧了楚锦瑶,片刻后,轻不可闻地说了一句:“他们想做什么,看着就是了。”
皇上在西内设宴,结果先是歌姬起火,接下来宠妃怜嫔、太子妃被人趁乱推下水。怜嫔经冷水大家都看的分明,那火是自己突然蹿起来的,根本不是人为,但锦衣卫不敢那种话交差,只能加倍逼供,想找出个“放火”的元凶出来。
因为舞女自燃一事实在骇人听闻,而当日目击者太多了,想封口都封不过来,没等锦衣卫逼问出个所以然来,一些鬼怪流言便已经悄悄地散播开来。
尤其是怜嫔肚子里的龙种现在还在危险中,太医院的老先生们各个愁眉苦脸,深觉人头不保。上面的主子心情不好,下面的奴才也都人人自危。紫禁城里多宫女太监,再加上多年宫廷倾轧严重,死于非命的宫人数不胜数,有些地方难免鬼气森森的,故而宫里颇多忌讳,迷信鬼怪的人也格外多。
不知从何处传出,有人将这次的怪事归结为鬼神发怒,转了几手之后,惹怒鬼神的罪魁祸首竟然和东宫扯上关系。紫禁城里的流言甚嚣尘上,说是太子命硬,刑克鬼神,所以这些年来宫里没有新生的龙子皇孙。好不容易瞒着天上的眼线怀了一个,结果惹怒了紫禁城里的鬼神,所以鬼神在宴会之日降阴火于一个青衣女子身上,来警戒宫里的人。而且,没见鬼神刚降下天火,之后怜嫔娘娘就落水了,到现在还卧床昏迷,肚子里的龙种也凶多吉少,这就是报应。
等楚锦瑶听到这种流言的时候,宫闱内外已经传遍了,即使皇后马上下令严禁谣言,也于事无补了。
很快,宫里的风波延续到外面,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上奏,委婉提出这次的怪事可能是上天警示,皇上和太子应当自省云云。之后几个四品文臣上奏,随后是御史,再后来内阁都被惊动。奏事之人的身份由小到大,言辞从委婉到激烈,宛如海啸蓄力,层层叠加,最后掀成惊天骇浪之势。
东宫失德的言论席卷后宫前朝,自古天象有异,或者灾害频发,臣子们都认为是天子失德,故而上天降下异象警示。这种时候便是皇帝也没辙,只能承认自己言行不够虔诚,德行不够崇高,先发罪己诏,然后祭祀焚香,以求上天原谅。可是这次起火一事实在怪异,而且当日那个宫女穿青衣,画舫飘在万顷碧波上,而东宫位东主木,青色历来都是太子的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