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和京城里一位重量级领导不同寻常的关系后,方大公书记似乎有些手足无措了。不过,以韦延安对方大公书记的了解,这位在仕途博弈一生的长者,绝对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郭醒世这种“据地自雄,藩镇割据”的局面。韦延安觉察到,始终在判断局势、寻找机会的方大公书记,已经运筹帷幄,不动声色地采取行动了。方大公书记已经正式向中组部提出,临海市作为省会城市,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郭醒世身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同时兼任市长,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再说,党政职务一肩挑,也不符合中央的有关规定,应尽早配备市长。据韦延安所知,中组部基本同意方大公的意见,已经开始着手和北方省委研究临海市市长人选问题。可是,突然间方大公书记患病卧床不起,在北京的医院里一住就是一年时间,这项工作便暂时停了下来。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想到方大公书记,韦延安心里感到很悲壮。与此同时,他认识到应该加速修补与郭醒世的关系,哪怕是心照不宣、流于表面和形式上的。因为,方大公书记一旦不治,韦延安的靠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郭醒世登上省委书记的宝座,韦延安的处境将更加艰难。身居高位的省委书记要收拾一位小小的县委书记,如同一头大象踩死一只蚂蚁般容易。想到这里,韦延安不寒而栗。
不管政局如何发展,不管形势怎样变化,当务之急是理顺与郭醒世的关系。刚才韦延安掩藏得很好,没有让郭醒世察觉他已经知道棚户区改造工地火灾一事。郭醒世疑心很重,如果发觉韦延安了解他急着要返回市里的内幕,不知道又会生出多少是非。韦延安心里清楚,要修复和郭醒世的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于小倩。于小倩是一条通往郭醒世的热线,也是他改善与郭醒世关系的最佳途径。想到这里,韦延安拿起手机,给于小倩打了个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