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厨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黄油雕刻
    很快工作人员通知下午最先开始的几个项目选手开始入场。

    杨振兴把钳子、锤子、钉子、木板、粗细铁丝、钢丝还有雕刻工具等扎架工具放到推车上。

    又带上了选择作为骨架的竹条和提供的黄油。

    当然还有项目结束后接着进行的中式面点需要用到的工具。

    然后推着车跟其他参赛选手进入比赛场地。

    依旧还是三名裁判评委在旁边盯着,哨声响起,杨振兴立刻拿起工具迅速扎架。

    扎架是黄油雕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跟盖楼时先打地基一样。

    地基上来就打歪了,楼盖起来也是歪的,迟早会塌。

    骨架的好坏也一样,会直接关系到作品成败。

    在扎架时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准。

    由于骨架基本定下了雕塑作品的形体走势,所以在扎架时一定要在脑子里一边确定塑造物的骨架结构,一边进行制作。

    简单的说就是骨架间的位置和距离一定要把握准确。

    比如胳膊连接躯干,长度是五厘米,宽一点五厘米,那么留出的距离就应该是五加一点五也就是六点五厘米。

    如果天真把骨架之间的距离当成塑造物之间实际距离,那么从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只有把这些数据拿捏准了,塑造雕刻形象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第二点要求要稳。

    大骨架在木板上要钉得稳,小骨架在大骨架上要缠得紧。

    松松垮垮的话,黄油重量加上去,就会让骨架变形,创作也无从谈起。

    而且由于黄油很滑,非常容易脱落,在一些悬空或者比较着力的地方就需要再缠上小的十字架加大牵引力量。

    目的是要让黄油有更多的附着点,防止脱落。

    杨振兴打算制作的黄油雕刻作品是一尊弥勒佛像。

    比起其他造型,弥勒佛像没有太多悬空的部分,不需要扎太多小骨架,难度上会小很多。

    制作一这样选择还是出于战略目的。

    毕竟接触时间很短,杨振兴光适应黄油那种黏糊糊的感觉就用了不少时间。

    比食雕而言,他的黄油雕刻技术要差许多。

    降低难度,杨振兴打算从细节方面入手,雕琢时更仔细出彩,不从造型难度上一较高下,而是从质量这个角度出奇制胜。

    因为造型简单,骨架不需要扎的太复杂,杨振兴很快把骨架扎好。

    紧接着他开始检查骨架的稳定性是否达标。

    把架子放在操作台上,用手左右大力晃动,观察其是否向其他方面歪倒。

    如果骨架往一个方向歪的话,就要将骨架往相反的方向调整,一直到最终稳定。

    经过简单测试,杨振兴的骨架扎的还是比较合格的。

    调整过几处细小位置,他立刻开始给骨架上油。

    先在底盘开始,抹上一层黄油让骨架底座在盘子上安紧,然后再封起来做成一个圆形的底座。

    这个底座是弥勒佛坐着的佛坛。

    可以说这个设计一箭双雕,不需要再额外制作一个撑着上面作品的底座。

    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