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一锦鲤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17话 火灾与各怀(2/2)
更是面色沉。

    然而上百官似是分毫觉察不到那玉旒之下的帝王神色,越说越起劲儿,甚至最后又将当年胡承修杀害三位尚书大人的事拉扯出来。

    正到酣畅时,忽然一道碎裂之声传来,惊得众人齐齐愣神看去。

    王案之上的青瓷花瓶此刻已然化作碎片,在众人脚下裂开,碎瓷宛如水中浮萍,摇摇晃晃颤颤巍巍。

    “说完了吗?”

    君王沉声一言,在金之上响起,众人这才意识到,自打池清开了这个头之后,周帝便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些年来,陛下对胡承修这小儿的偏宠从不遮掩,多少次池清参奏,最终的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尚书之案提说多年且不论,就是先前私自骗取淮西府兵的事,也没能在周帝心中激起波澜追究此人之罪。

    如今这一番扰民,一桩小小火事,又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跟着池清应和的官员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在不平之下做出了什么愚蠢之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这一刻这般后悔自己多嘴多舌。

    然而望着愧然低头的众人,周帝却显然觉得还不够。

    “承修,告诉这些老东西发生了什么事,好让他们仔细瞧瞧自己这副受不了委屈的嘴脸!”

    这话从一国之君的口中说出来,不可谓不粗鲁,也不可谓不狠辣。

    沉默许久的胡承修转过来,望着眼前这些先前对他百般指责的人漠然开口:

    “昨夜大金使臣在使馆遇刺,副使达尔受伤昏迷,另有一人死,伤口与先前冯大人等人的惨案别无二致,为免引起不必要猜忌影响大周与金国此次订盟,陛下着人暂时瞒着此事。”

    这话一出,满朝哗然。

    然而胡承修的话却还没有结束:

    “昨夜罗刹司牢狱被人闯入,若非林神医及时赶到,反贼潘炳涵怕是保不住命。”

    说到这里,胡承修留意着众人的神色。

    “而我与那入狱行刺的歹人交过手,此人甚是狡猾,且手不输于我。在追人期间,那人曾引我去往冯大人的府邸,这其间的意思,想来我不说,各位大人也该清楚。”

    如果说方才听到金使遇刺的消息众人是讶然错愕,那此刻听到这些话,众人已经忍不住自危起来。

    大金使臣中一死一伤,死的那人伤口与冯大人的完全一致……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昨夜闯入罗刹司牢狱之人的就是凶手!

    罗刹司的牢狱是什么地方?

    胡承修又是何等手?

    能自由出入罗刹司牢狱并从胡承修手底下逃脱,谁敢保证接下来那人下手的对象不会是中的他们?!

    这样一想,昨夜那闹得满街喧哗的搜寻不仅并不过分,甚至还远远不够!

    罗刹司受到陛下如此厚,区区一个凶手,却忙活一夜还没有捉到,司正胡承修是做什么吃的?!

    还有来兴街的那些人家,明知如今天干物燥,还不好生注意防火,浪费罗刹司的人手帮着灭火,生生耽搁了搜查凶手的最好时机!

    “既然凶手已经现,臣恳请陛下下旨封城,着罗刹司大人们尽快将凶手捉拿归案!”

    “臣附议!如今正值我大周与金国订盟之际,有人却对我大周重臣百姓和大金使臣下手,定是为了挑拨两国关系,好坐收渔翁之利,一旦查出真凶,必要严惩不贷!”

    “……”

    一场朝会,从开始到结束,整个风向宛如墙头野草,在东风压倒西风之际,将腰肢摆动向另一个方向。

    御书房。

    摒退众人之后,周帝抬手便将上好的官窑笔摔碎在地。

    “这就朕的好臣子!这就是朝中肱骨!大周朝若是靠着这些人,朕看要不了多久也该如前齐一般早早亡了!”

    听到这句话,向来不怎么会迎合奉承的胡承修不得不开口相劝:

    “陛下息怒,我大周必将隆昌万世。”

    周帝似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遂不再揪着前言,只一甩袖坐了下来。

    “若是易相还在朝中,哪里会由着这帮子老东西气朕!明的国试朕一定要好好把关,朝中再让这些老古董占着位子,保不齐是怎样的乌烟瘴气!”

    盛怒之下随口道出的不满之言,将周帝心中埋藏已久的不满表露无疑。

    如今大周朝中,有近乎一半都是前齐旧臣,剩下的一半要么是当初北地从龙之臣,要么是后来科举选士提拔上来的新人,但两座大山压在头顶,又有多少新人能够崭露头角一展手?

    这一次,胡承修没有再应和。

    伴君如伴虎,真正聪明的人,会分清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

    终于将气儿撒的差不多之后,周帝重新与胡承修论起正事:

    “潘炳涵眼下如何了?”

    今早在上朝之前,胡承修便提前求见了周帝,着令林回前去救治,亦是以皇令为由。

    这一连几的事连接起来,且不说凶手到底为了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就破坏大周与金国的这次订盟。

    先前在上都的时候,胡承修留着潘炳涵的命,为的便是出饵钓人。

    自从罗刹司查出潘炳涵在离开大金却仍然与大金王庭有联系之后,周帝便在等着这一天。

    只要潘炳涵还活着,那么大金定然会有人循迹而来,不管是劫狱,还是刺杀,都会坐实潘炳涵与金人勾结的事实。

    只是劫狱证明潘炳涵还有用处,而刺杀则是灭口以除后患。

    尤其是如今确定昨夜劫狱之人与冯谦一案的凶手有关之后,另一种猜测便自然萌生

    ——为了破坏大周与即金国盟约,又斩杀大周与金国二皇子一党勾结的判臣,或许凶手想要针对的,从来不是大周,而是金人。

    准确的来说,是针对代表金国来与大周签订盟约的使臣的金人。

    金国两位皇子之争,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再加上冒伊乃二皇子一党,凶手背后之人显然呼之出。

    【】喜欢就分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