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感反而更加弱了;
而飞行到三十多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再回望地球,就无论如何也到不到任何让人恐惧的高度感了,这时的地球在人们的眼中,就只是一个可爱的蓝色水球小玩具而已;
而如今身在银河系中俯瞰星河,那就更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在心头。
没有经历过星际旅行的传统人类,就好比是井底之蛙,其实对超大尺度的感官把握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仅仅把椭圆星系分为七种类型,按星系椭圆的扁率从小到大分别用e0-e7表示的原因,该分类法只限于从地球上所见的星系外形,一旦飞行到星系上空,就会发现椭圆星系在空间中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呈现,其实有着更多更细致的分类之法。
又如,人类对银河系的理解,觉得它是无比广阔宽大的的,举个例子,以飞行速度来说,从地球出发:
使物体能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79k/s;使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最小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112k/s;使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的最小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167k/s;人类于1948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1955年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969年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
近百年来,随着先灵科学的迅速发展,已经修正和增加了更多的宇宙速度:
使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叫第四宇宙速度,约为120k/s。
使物体飞出该星系群的最小速度大小,被称为第五宇宙速度,受星系群变化略有变化,约为2000k/s。
1/2光速,被先灵派称为第六宇宙速度。
99光速,被先灵派称为第七宇宙速度。
使物体脱离该宇宙的引力,被称为第八宇宙速度,受该宇宙变化而变化,同时跟目的维度有关,并非定值,但多在光速以上。
使物体脱离该宇宙群的引力,被称为第九宇宙速度,受该宇宙群变化而变化,应在光速以上,目前先灵派亦无法测知。
而即便能够达到这样的宇宙速度,和能够真正实现脱离,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真正很远很远的距离:
一年有60x60x24x365=31536000,约3千万秒,一光年约有9万亿千米。
如果达不到光速,即使以第四宇宙速度120k/s飞行,一年只能飞40亿千米。
而太阳系直径约3000亿千米,约1/30光年。也就是说,要飞出太阳系(不是被太阳吸附的九大行星内系),需要约40年。
而银河系直径约12万光年,若仅以第四宇宙速度飞行,约需1500万年。即便以第七宇宙速度的光速飞行,也需要6万年。
所以人们总觉得银河系太宽大了,就是以光速前行,也要有几万年的寿命才有可能亲眼见到飞出银河系的那一刻光景。
可实际上呢,银河系其实在宇宙之中是极小极微的,银河系的直径仅仅只有10万光年,在庞大的宇宙星系群之中,甚至小到就连房间中的一颗绿豆大小的颗粒都算不上。
所以言枫想到之前先灵派科学家使用传统的亚光速飞行方式发射的许多的载人探测飞船,包括对银河系两端天鹰星座和天琴星系两个主要生物文明星系进行探索的飞船等,不禁感到深深的悲哀。以前是这样的模式:一艘载有灵能者超人的宇宙飞船,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利用初期电磁炮发射和反重力装置的初始动力,再用几千年的时间加速,保持巡航速度几万年,再用两千年减速,最后才能到达目标,而这之中的灵能者,实在难以忍受如此之久的孤独和寂寞,不得不借由电脑设备,帮助自己实施长时间的休眠和的最终的唤醒。
然后最让人感到不幸的是,其实有些目的点,或许经过时空虫洞的捕获和创造,已经可以实现最新的超光速曲速空间折叠技术很快飞行到达,换言之,等他们数万年后到达苏醒之时,会吃惊地发现早有更先进的科技人类已经先于他们数万年到达并且早已建立了全新的星际文明,换言之,之前他们数万年的努力都已经白费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
言枫不禁回想起几十年前和最初的队友分别之时,和每一个兄弟都一一拥抱,久久不放。回想当年和他们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当时送他们登上远征的星际飞船时,是那样的羡慕,却又是那样的感伤。
而如今的自己,却刚刚和巴拉克讨论了,是否要将克隆人巴拉克晋11以超光速飞行的方式输送到之前已经派出探索飞船正在朝它飞去的ngc3115透镜星系。
如今自己独自在黑夜里无助地仰望,心中不想忘记当年拥抱着一一送走的兄弟的模样,亲爱的兄弟们,前方的道路是如此漫长,冬眠沉睡中的你们,可能感知我无尽的悲伤?
想到这里,言枫心里,不由得一阵感伤,突然之间心中就升起一首词来:
《乌夜啼》:
无言回望星球,
忆神州,
寂寞兄弟长眠解千愁。
剪不断,
理还乱,
多烦忧,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