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百九十九回 刘明新政
    皇帝传位给刘明幼子刘夏。

    这一消息在幽州上层董延开来不亚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幽州上层来说拥护刘明登上皇位那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否则他们也就不会集聚在刘明的旗下。难道还当过家家似的打完天下就让给别人?那他们这些大臣岂不全都越混越回去了?

    只不过在这些人等计划当中在刘明武力取得天下之后世间再无敌对势力之时召集刘氏宗亲:祭天上弹天子无德而后公推刘明登上皇位。

    可如今这一来天子传位却直接绕过了刘明传位给了刘明的幼子刘夏这么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孩。这其中可争议的地方就多了。

    而这些纷争也绝对不止是那些知道消息的幽州上层就连刘明的核心智囊团对此也是分歧不少。

    就拿荀域、荀攸叔侄来说虽然王允搞得这么一手大大出乎了这两人的意料之外跟他们原先的设计大大不符。可是荀域、荀攸却是欢欣不已绝对拥护的。

    荀域、荀攸大氏族出身自幼受的教育那就是忠君拥护正统就连跟随刘明那也是因为刘明势大、仁君之外那也与刘明有灵帝亲口承认的皇族正统身份有关。

    故此如今王允搞得着一处虽然出乎荀域、荀攸地意料之外可皇上传位的正统性那可又比宗亲公推的正统性强得多了。这在荀域、荀攸地心目中那优先级别绝对是第一的。

    于是荀域、荀攸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君权天授天子传位乃是大统不可辞!”

    然而郭嘉。贾诩却认为:废长立幼。乃是乱政之根苗。

    决不可因为一个名分而遭致最终的隐患。

    于是郭嘉、贾诩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幽州大兴乃中兴之貌。我主为开国之主。无需假手他人。且自古长幼有序废长立幼乱政之根苗。不可不防。当借此开国自立门户。安天下与大同。”

    至于杨军、蔡琶这回倒是没什么看法。

    那杨军乃是跟着刘明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刘明的底细。

    对于杨军来说只要这皇位最终落在刘明的家中他那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至于皇位给谁那都是一样地。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年纪大了看待儿孙们地一个天真想法。

    而那蔡琶那心里可就复杂多了。虽然对于蔡琶来说刘明幼子刘夏是他女儿生的嫡子。可刘明长子刘振那也是他女儿生的嫡子。而且还是嫡长子。这对于蔡琶这种大儒来说规矩是不可废的。这皇位就应该是嫡长子刘振得。但是。天子待天而行事皇命不可违。这对蔡琶来说那也是一个束缚。难啊!

    原本这种争分地局面往常都是在刘明的大而化之下最终有一个非常圆满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方案而划下句号。但是这一回刘明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在得知消息之后听完众人的建言就那么不一隅的走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荀域、荀攸、郭嘉、贾诩等人。

    虽说这也让荀域、郭嘉等人再次明悟:虽然主公刘明把大部分地工作都抛给了他们平常主公不管也没什么要紧的。

    可少了刘明确实就跟少了一根主心骨一样。但是如今这局面刘明哪能一走了之呢?该来的事情终归是要来的躲能躲得过么?

    对比于这些大臣的分歧刘明地内室确是没有什么争论。风平浪静的很。不得不说在张秀儿的内宫军事化管理下刘明的内室那还真是高度的统一。观点也是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蔡琰的长子刘振才是应该登上皇位继承刘明势力的继承人。

    因为张秀儿有过其父张角被兄弟暗害地经历。故此张秀儿在蔡琰生下嫡长子之后就全力培养刘振文治武功而对那些后来的孩子包括她自己地孩子刘毅在内都是引兴趣让那些孩子追逐各自的天**好。

    这些外面人不清楚刘明的家事可包括蔡琰在内的所有内眷那都是一清二楚这刘振早就是刘明内定的接班人那岂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对于这种早就明悟了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有什么奢望了。何况能有奢望的人也就是蔡琰和张秀儿而已。可这俩人的意见出奇一致那还什么可争论的?

    不过内室不得干政。这也是刘明早就订下的家规。故此倒也没人在此时干扰刘明。包括张秀儿在内。

    哪此时的刘明到底在干什么?逃避么?还是说来自民主时代不想让子孙当这个皇帝?

    当然不是了。对于刘明来说这么多年刘明在手下那么多名人、贤士的拥护下对于夺取天下登上皇位早就有所觉悟了。怎么可能对此逃避?

    至于那让后世子孙继承皇位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刘明可还没伟大到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却要实行什么民主让别人坐享其成。而且如今这个年代恐怕也不会有人想到什么民主那怕是赋予的权利稍为大了一些少了一些权利的制衡都有可能形成权臣当道的危局。何况就算是在民主社会老子列业那也是给儿子万万没有胳膊肘往外拐给别人的道理。

    只不过刘明虽有对登上皇位的觉悟。可因为孩子都小这继承人的想法事先确实没有考虑的。

    这刘明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深知历史造就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花无百日好。千秋万代的帝国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家族再优秀即使可以保怔几代人的人贤明可终究难免出现一两个昏庸。这也是现代家族企业多聘用职业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