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权。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允许外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这也是中国在安理会历史上第一次动用否决权。但是在1961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终于还是以弃权的方式允许外蒙古加入联合国,之后实际上便默认其独立地位。蒋介石在1961年11月主持国民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时谈到此事称:“就整个世界战役来说,在防阻匪伪入会的间接目的上,我们可以算是换取了一次迂回战的胜利;但在防阻伪蒙入会的直接目的上,无可讳言,乃是我们一次严重的失败和耻辱!”
虽然国共双方的谈判之间免不了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但是由于乔治采取了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所以整个谈判过程一直都在有序而又正常地进行。1月7日,三人小组在乔治的住处怡园举行了首次会议,这次会议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争取在1月10日的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前达成一项关于停止国共武装冲突的协议,为政治决定中国内部问题奠定基础。
在这次谈判之中,张群和周总理存在最大争议的问题就是东北问题。自从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来,东北就成了国共双方争夺的两大重点地区之一,另一个重点自然就是华北。乔治非常清楚,东北之所以成为双方争夺重点的诸多因素之中,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当时东北的纸张生产为关内的70%,煤产量与关内几乎相等,发电量为关内的2.5倍,生铁产量为关内的8.5倍;水泥产量最高年为关内的9.5倍;铁路总长11000多公里,而关内铁路总长仅为13000公里,只比关外多出2000多公里而已。
当时东北的形势是,奉命前往东北的八路军各部和原先在东三省坚持抗日的东北联军,已经组成近30万人的东北民主联军,广泛分布于苏联军队没有驻防或者已经撤离的东北各地,并且成立了各级民主政权。国民党方面当然非常清楚个情况,为了能够让国民党在东北地区进行的内战合法化,张群在谈判桌上强调:“停战令对国民政府军队为恢复中国主权而开入东北,或在东北境内调动,并不影响。”
而周总理对于张群的提议也自然表示不能接受,他说:“东北实际上只剩下苏军驻扎的长春、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尚待接收了,因为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我人民武装所接收,主权也已经得到了恢复。如果说要接收长春、沈阳等城市,我却认为中国领导之下的军队是最有理由进行接收的,因为这些军队一直在跟侵华日军进行艰苦战斗,胜利的果实他们最有权利去采摘。如果国民党军队这时候硬要去东北接收,我们对此不能不认为是对解放区进行进攻,企图消灭我人民武装。因此,既然是停战,那么在全国各地都应无一例外。”…,
在绝对利益上面国共双方都毫不相让,乔治也没有什么妥善的应对之策,所以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他说:“美国可以帮助国民政府运送部队前去东北进行接收,但是已经被军队接收的地区暂时维持现状。”周总理对于乔治的建议表示了赞同,他同意让一定数量的国民党军队开入东北接收长春、沈阳等城市,而张群也对此表示同意。于是,关于东北问题国共双方就这样暂时达成了协定。
虽然东北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国共双方对于热河省的赤峰和察哈尔省的多伦两座城市的接收又产生了重大分歧(赤峰和多伦现在都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多伦地处战略要冲,在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把这两座城市划入了伪满洲国境内,因此苏军出兵东北的时候,也曾经一度占领过两地,现在这两座城市已经由领导的部队予以接收。
在谈判之中,张群蛮横地表示:“军队必须撤出赤峰、多伦两地,应该由国民政府派遣军队前去接管。”
周总理对此予以断然拒绝:“这决没有可能,已经在那里组织成立了民选政府,一切都在按人民的愿望办。”
张群毫不退让地坚持道:“扶植起来的政权组织怎么能够让政府接受呢?如果各个党派都无视政府,自行组织地方政权,那不就成了诸侯割据了吗?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周总理仍然还是寸步不让地表示:“如果政府硬要派遣军队进驻这两座城市,那么人民只有被迫拿起武器反抗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