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只有彼此的呼吸声。
    直到过了很久,三郎低低的声音响起,“爷!家里这是为了我们哥儿俩。”
    宋老爷子年事已高,在任的时间不过三年五载,族人拖累不到他什么。
    可他和大郎不一样,他们正在科考,随时都会走进官场。
    若是这个时候族人行为不端,惹下祸事,对他们极其不利。
    “爷!”三郎的声音有些哽咽。
    和大郎对视一眼,重重的道,“我们必发奋读书,不负家里的期望。”
    “将来科举入仕,给宋家的后事子孙打下基础,捍卫属于我宋家的荣光。”
    宋家脱离了家族,相当于没有了后盾,破釜沉舟。
    他们必须勇往直前的向前冲,才能不负家里对他们的付出。
    “好!好孩子!”
    “宋家将来,就交到你们手里了!”
    “嘎吱”一声,打断了爷仨的说话。
    书房的门被宋青苑推开,“爷!我也有两句话,要跟三哥和大郎哥说。”
    宋青苑走了进来,随手带上房门。
    “什么事,苑儿?”
    三郎含笑着望向宋青苑。
    宋青苑嘴角微扬,“国子监什么时候开学?”
    “十五过后!”三郎答着。
    “我和大郎哥,准备正月初八再出发。”
    “嗯!”宋青苑点点头。
    “你们出门在外不容易,若是在京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儿,就去找萧景铎。”
    “不过,他现在负责监督国寺的建盖,不一定在京城。”
    “你们可以上镇府司,找锦衣卫帮你们传讯。”
    “这……”两人一愣。
    大郎正色道,“苑儿,萧大人对我宋家有提携之恩,不可直呼其姓名。”
    宋青苑微微一笑,不接话。
    到是宋老爷子一拍脑门儿,“瞧我这记性,险些给忘了。”
    “苑儿提醒的对,你们若是在京中,发生了解决不了的事儿,就去找景铎帮忙。”
    “不过,景铎公务繁忙,小来小去的事儿,你们能自己解决,就不要麻烦他。”
    景铎……
    大郎,三郎再次愣住。
    一年未回家,宋家和萧大人的关系,竟这般密切了吗?
    老爷子竟敢直呼其名?
    两人埋下心里的疑惑,低声应下。
    吃过饭后。
    大郎回房看儿子,三郎也回了东跨院。
    二房众人,聚集在李氏,宋诚义的房间,听三郎诉说京中的趣事。
    “同窗很好,特别照顾我和大郎哥,端午节的时候,还邀了我们去家中吃饭。”
    “最重要的是,那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可以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学问,研究诗词歌赋。”
    三郎全程带笑,显然对国子监的生活,格外适应。
    李氏拍了拍胸脯,松了一口气。
    “听说那入国子监的,都是大官儿家的孩子,你爷官小,娘真怕你们两个进去了,受欺负!”
    “不会!”三郎摇头,“没有人欺负我们!”
    “三哥,那先生凶吗?”四郎问道。
    “不凶!”三郎摇头。
    “就是有点儿严肃,不过我们那里的先生,每一个的学问都很好。”
    “我们国子监的撒酒,还曾是状元出身,学识一等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