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之琴
    正文

    “五弦古琴,不愧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爹,你说过:奇技淫巧哪里比得上山道中削。如今女儿误入异处,又逢奇巧,希望你不会介意我的选择。”

    东皇明月喃喃自语着,双手抚摸着古琴,心中感慨万千。

    琴之好坏,全在九德,一张好琴,往往其声音要具备许多优点,如:低音应浑厚,高音要具金石之声,声音应松透圆润,没有杂音等等。

    琴曲重在直透人心,所以认定好琴的标准,往往依其音韵,重其表现力,一般不直接要求其音量有多大。这也表现出华夏人琴对音质要求的严格,审美格调的高洁。

    为此,琴门的先辈们,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九德之说。

    所谓琴之九德,是说一张理想的琴,应具备九条标准,即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当然,象雷威所斫的“春雷”、“九霄环佩”那样的九德兼优之琴,是非常罕见的珍品。一般来说,能具备诸德,就已经是一张难得的好琴了。

    九德简说

    一奇

    所谓奇,指其琴轻松脆滑兼备。其材轻松脆滑。音亦轻松脆滑。

    二古

    所谓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三透

    所谓透,指其琴发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

    四静

    所谓静,指其琴音纯净,没有杂音。

    五润

    所谓润,指其琴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六圆

    所谓圆,指其琴声浑然不散。

    七清

    所谓清,指其琴声如金石,如风中铃铎。

    八匀

    所谓匀,指其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无三实四虚之病。

    九芳

    所谓芳,指其琴弹愈久而声愈出。

    适才东皇明月奏弹,已知此琴九德兼备,乃是少见的好琴,真让她爱不释手。

    东皇明月闭目感物聆声,玉指一拨弦,天地妙音便应弦而出,以致五湖尽闻声来。

    东皇明月虽是弹琴,却也是以道入琴,衍化琴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琴道

    古琴是深具道家色彩的一种乐器,和道家的宝剑、拂尘等法器一样,其功能除了能修心养性、镇邪涤虑等以外,还是道家勾通宇宙的一个媒介。

    它本身的构造即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与生命观,其音色也含蓄内敛、古朴幽深,流传下来的曲目也大多是远离尘境、寄意微茫,所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说琴道琴道。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其道幽深、纷然万绪,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

    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做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琴终究是雾里看花,貌合神离。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琴道呢

    琴道就是修道之人对宇宙、生命的正悟在古琴上的投射,并非是简单的弹琴之方法。

    华夏文化是修炼的文化,琴道则是这种修炼文化在音乐上的集中体现,概括的说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弹琴动机的正悟

    古人云:欲成其事,先正其心;鼓琴亦然,心不正,艺难精。先人学琴多为涵养道德,平和心境。故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

    诗启悟人们的灵性,礼仪端正人们的行为,而乐则最终完善人们的品格,也是成就君子之德的最佳途径。

    可以说修习礼仪是一种自外的约束,研习音乐则是源自内心的主动同化大道,溶入与天地同一的和谐中去。

    乐当然是指上古时代的雅乐,非人们所理解的笼统音乐,世间大部分音乐多为俗乐,充斥的都是俗情与迷狂,类似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