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传宗要去广兴县侯小兴家去调查。周县令心里叫苦,一面派人去打点,一面陪着朱传宗。二人的轿子路过一个街口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店铺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县令见朱传宗的轿子停下了,连忙下轿去他身边侍候,一边派人去问怎么回事。
衙役回来报告,原来那个店铺叫浦五房,是一家熟肉铺,已经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店了。因为是做熟食的,所以就要要收购鸡鸭鱼肉之类的,作为原料。
这天,城外的一个乡下人,挑着一笼子鸡进城来卖。浦五房的伙计正巧看到了,就喊住他,想从他那儿买几只鸡。挑了半天,鸡倒没问题,两个人在价钱上却怎么也谈不拢。结果伙计又把鸡放回了鸡笼里,不买了。可是乡下人一查数,发现少了一只,就向那个伙计讨要。伙计却不承认拿了鸡。
两个人就当街争吵了起来,引来很多围观者。围观的人一看是浦五房的伙计和一个乡下人吵起来了,都认为是这个乡下人不对,都说:“人家一个堂堂百年老店,怎么会赖你一只鸡呢?”
乡下人也很委屈,道:“要是这些鸡都是我的,也还罢了。这里面还有一些是我替乡亲们代卖的,要是弄丢了,我回去怎么交代?”
乡下人和那个伙计谁也不服谁,因此没有办法解决,闹了起来。
周县令听了,道:“这个案子很容易解决,我去好了。”
朱传宗和吴思远跟在他身后。
周县令在人群里只是大体一问,然后便断定是那乡下人无事生非,喝令把他轰走。这些店铺在过节的时候,都给县令送礼,否则生意不可能做的成,周县令自然也要为这些店铺说话。
乡下人不服气,像个孩子似的“呜呜”哭了起来。
朱传宗对吴思远道:“这人要是无理取闹,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哭呢?可惜这个事情是没法子证实的啊!”
吴思远道:“让我来试一试吧!”
说完便盘问那个浦五房的伙计。
那伙计回答说:“刚才知县大人都已经问过啦!小人岂敢撒谎?再说了,我就是把这只鸡赖下来,也不能归我。我何必偷一只鸡去讨好店主呢?”
吴思远问他:“你们今天买过鸡吗?”
伙计回答道:“一大早的,还没有。”
吴思远道:“好吧,那么把你们双方所有的鸡都带到这里来。”
伙计按吩咐做了,然后吴思远问那个伙计:“我问你,你们平时拿什么喂鸡呀?”
伙计道:“我们用的是谷子和米糠来喂鸡。”
吴思远又问那个乡下人:“你呢?用什么来喂鸡的?”
乡下人说:“我们乡下人哪有什么饲料啊?鸡都是自己在野外找东西吃的。”
吴思远下令把双方的鸡都杀了,剖开鸡腹检验。结果发现,乡下人的鸡肚子里都是一些青草、沙石之类的东西,而浦五房的鸡呢,大部分肚里都是些谷子、米糠,只有一只肚里也是青草、沙石,很明显的确有乡下人的一只鸡。
吴思远笑道:“这个案子破了。”
周知县见了,立刻变了脸色,厉声对伙计说:“现在事情搞明白了。你确实不是贪图一只鸡,而只是想欺负一个乡下人罢了。你刚才不是欺骗本官吗?好,我现在就关了你们的店铺。”
浦五房店主闻讯前来求情,朱传宗道:“算了,罚他们一下就算了。不必关了他们店铺。”
让浦五房店主赔偿那个乡下人的损失之后,朱传宗带领着众人开始赶路了。
第四章 英雄救美
第二天,朱传宗到了广兴县,来到侯小兴的住所。广兴县知县听说了这事,也急忙前来侍候。
朱传宗亲自来到侯小兴的左邻右舍,打听情况。这些百姓都吞吞吐吐,神色慌张,可是都咬定侯小兴的夫人是十多年前就嫁到这里了。
朱传宗知道他们都是受了危胁,也不勉强,出了门的时候,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便走上前去,道:“小兄弟,我向你打听个事情,你要是回答了,我就给你二文钱,让你买好吃的去。”
那孩子一向调皮,再说年纪小,并不知道什么好歹,笑道:“真的?看你样子,你是大官吗?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朱传宗笑道:“当然啦!你看那家,他们家的媳妇时侯来的啊?为什么他们家没有孩子呢?”
小孩子笑道:“老侯家啊!他本来是个光棍,前三四年从外地才带来一个媳妇,要有孩子,也很小啊,不能出来和我玩啊!别的,我是不知道了,也不能乱说,我爹爹知道了会骂的。”
朱传宗让人给了小孩两文钱,对脸色惨白的周崇圣道:“周大人,这个孩子的话,可怎么说啊?看来还是小孩子能说真话,只要带几个孩子回去,这个案子就不难破了。”
周崇圣浑身冒汗,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周崇圣旁边的县丞道:“大人,根据我大梁国律法,十四岁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