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都是人,我打不过就躲,躲不了就喊人呗,我还能站在那儿等着他打?”七夕不以为意道。
“你还说……”云容眉头皱起来了,她是真的担心,可这丫头咋就是这啥都不怕的性子,这次是家里大人多,要是赶上家里没人,真要挨打了可咋办?
她哪里知道,庆幸家里有人的应该是沈承怀,要不是顾忌着外头有人,沈承怀说不定被打得比现在还惨。
七夕瞅瞅大姐的样子,赶紧收起那副不在意,讨好地道:“大姐,大姐我知道错了,我这不是当时太生气了吗,咱家啥啥都没有的,四叔还来偷东西,还到处造谣,这要不是今儿个这么一闹,村里人指不定让他给诳得咋说咱家呢。”
yuedu_text_c();
“大姐,夕儿说得对,四叔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背后说咱家坏话,今儿个要不是他偷东西让小妹抓个正着,这名声算是坐下了,就算咱家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回头有人说点儿啥,也够咱爹娘受的。”敬文语气平和地开口,可话里的意思很坚定,今儿个的事儿算是彻底寒了孩子们的心,这往后连提都不愿意提起来。
沈承厚和李氏闻言都把目光投向小女儿,沈承厚忍不住开口问道:“夕儿,你是因为这个才跟你四叔闹起来的?”
七夕没耐何,只得点头承认了。
自然不是无缘无故要闹这一场的,而是老爷子和沈承怀还有于氏他们做的事儿太不给人留余地了,本来他们家搬出去也就得了,可他们不该背后还嚼舌头。
这几天爹娘他们忙着起房子的事儿没听着,七夕整天村里来回跑,路上遇上那爱说是非的村里人,就把这几天的流言给听了个七七八八。
简直就是颠倒黑白,明明是沈承怀他们小人在先,于氏那个大嘴巴是有啥都往外说,该说的不该说的跟没长脑子一样啥都说,这倒是也罢了,可沈承怀竟然诬陷说是三房硬是占着房子不愿意他成亲,他都下跪求了,三房这才要了好些地勉强让出房子来。
人言可畏,七夕自己倒是无所谓,那些人说点儿啥她都根本不在乎,但不能不为爹娘和哥哥姐姐们考虑,往后还要在村子里住着,就这么被他们败坏了名声,这哪里行。
夫妻俩一时没说话,沈承厚更是长长叹了口气,半晌才道:“夕儿,下次遇上这样的事儿,千万别管,先来找爹,爹……爹不会让你四叔祸害咱家的。”
“嗯,爹,我知道。”七夕赶紧笑眯眯点头,有这话就比啥都强,无论如何,只要爹心里头是以这个家为重的,就比啥都强。
看时辰不早了,这一天过得鸡飞狗跳的,一家人的精神都很是疲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七夕兑过温泉水的热水洗了脚就都歇着了,明儿个该是能缓过来一些。
到底是多久没住人的地方,打扫得再干净,那屋子里的潮气也没法子一下子就去了,七夕家里干脆就烧了炕,睡前再把火给压上,这样一宿火都不灭,就慢慢地烧着,底下火熏着,一宿热乎气都有,也能熏走潮气。
第二天天还没亮,全家就都起来了,连小石头都不肯睡懒觉,说要去帮干活。
沈承厚心里头憋着一股劲儿,干起活儿来简直不要命了一样,帮工的人来吃了饭回家歇了,他自己都还要去再干一干。
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昨天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沈承安正好上后山挖土去了,等回来知道这件事儿的时候,七夕家都搬到祠堂来了。
他爹他没法说,三哥家也已经搬了,沈承安憋闷得没法子,就天天跟着他三哥起早贪黑的干活儿,这兄弟俩谁说也不听,只说早点儿把房子给起了,要不一直住祠堂也不是个事儿。
七夕没法子,只得每天去送水的时候,往那水里加姓间水,喝了好歹能让身子好一些,要不房子起好了,人也都累垮了。
搬出了老宅三房起房子忙得热火朝天,沈家的人除了沈承安,再没有来帮忙的,尤其沈承怀,见面都跟仇人一样了,可没有他们跟着扯后腿,不知道多省心。
倒是这天晚上,大房的沈敬鸿和二房的二堂哥沈敬海过来了,说明儿个是休沐日,两人准备把这些天先生教的给敬文和敬晟讲讲,这让七夕觉得很是意外,要知道依着于氏和姜氏的性子,肯定不会让他们过来的。
敬文和敬晟都很高兴,忙谢过堂哥和堂弟,一家人感激地送走了两人,夫妻俩就显得很沉默,显然这又是觉得愧疚了。
七夕一看就笑了,瞅瞅哥哥姐姐们不知所措的眼神,摆了摆手,自己过去凑在爹娘身边,开口话说得很是坚定:“爹娘,你们放心,大哥二哥也就耽搁一个冬天,开春了保管就能重回学堂。”
一直惦记去镇里,却一直忙着这事儿那事儿没去,这几天的事儿一出,七夕觉得再不能耽搁了,正好趁这机会就跟家人说了,明儿个她要进镇里去。
她爹说得对,别人帮忙是一回事儿,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自己个儿得先努力才行。
不蒸馒头争口气,她要赶紧赚钱,赚钱,没啥比银子在手更叫人心里踏实的。
ps:
谢谢“may妹妹”亲(两枚)、“月下无美人”亲、“莣腐”亲送的平安符,谢谢“24758882”亲送的香囊,多谢亲们的打赏,哈哈……
谢谢“有一个流氓”亲、“enigmayanxi”亲(两张)投的粉红票,非常非常感谢!
谢谢“阿湖湖”亲来祝贺上架,抱抱……
晚上送上粉红30加更,继续,求小粉红,哈哈……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yuedu_text_c();
正文 第六十二章 什么叫一家人?(粉红30)
两个孩子念书的事儿,李氏娘家人也专门说过,说孩子不能耽误,既然分出来了,就赶紧先去念书,家里给拿钱。
沈承厚夫妻俩自然没同意,已经是牵累家里太多了,还惹得李泰和直急眼,说要跟自家人客气是怎么的,这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吗?
直到敬文开口说,不是不要姥家的人帮,二舅的心意他们自然知道,可现在家里刚分出来,让他们马上去念书也不能全副心思,不如今冬家里按着小妹说的好好弄些营生,等攒下银子来年开春就去念书,到那时候他们也能放下心来。
李泰和看两个孩子坚持,也没法子了,只是感叹,这两个孩子都是有志气的,不愁将来不出息。
“要去就去吧,家里也没啥事儿,天天烧火做饭的你再磕了碰了,去你二舅家多走走也行。”李氏现在也不拦着了,自家都单过了,再不用像往前那样顾忌着不敢跟娘家多走动。
“我是想……”七夕想提前说一嘴往后卖菜和生意的事儿,还没开口就被外头的声音给打断了。
“素心,在家没?”二舅李泰和的声音响起。
一家人面面相觑,屋里头点着灯,这外头天都擦黑了,咋这时候来了?这是有啥事不成?
赶紧全都下地出门,一推门就看见门口停了两辆马车,前头的马车上装了不少东西,一眼看过去肉蛋都有,甚至还听见扑棱扑棱之后传来的鸡咕咕叫声,后头的马车更是直接装了一整车的柴禾,码得整整齐齐的。
“快过来帮把手,把东西卸了,趁着还能看清路,这就赶紧回去了。”李泰和看人出来了,赶紧招呼着道,“俩小子也都过来干活儿,丫头就别靠近了。看再砸着了。”
“大哥二哥,你们这咋拿了这老些东西过来?”李氏一看正往下卸的东西,忙过去接着,可这东西拿的也太多了,都比刚起房子那天带过来的还多。
“你们刚搬过来,家里连根柴禾都没有,光靠着孩子去捡能捡多少,那还不都是跟邻居借的?谁家柴禾能有那老些多余的?”李泰平一边往下卸柴禾一边回头说,“放心,这都是我从家里拉来的。咱家那守着后山柴禾多你们也不是不知道。今冬的柴禾存得多。家里根本烧不完,赶明儿个我再拉几车过来,你们冬天的就够用了。”
住到祠堂之后,家里几个孩子。除了七夕因为一只手不能碰东西被留下来送水,算上石头都去捡柴禾了,匆忙被赶出来,老沈头当然一根柴禾都不带让她们拿走的,这两天跟村里人还借了些,打算等起好了房子全家再去砍柴。
李泰平等人自然是看在眼里,只是这两天赶工干活儿,到今儿个下晌才提前走了,李氏还以为是家里有啥事儿。哪想到是回家拉柴禾去了。
“大哥二哥……”沈承厚也赶紧过来干活,想要说些啥,岳家对他们家的帮助太多了。
而且他不用问都知道为啥要趁着天黑来送东西,这是护着他的脸面,他家里把他们赶出来。岳丈家里却是大力帮忙,所以他们才不会那么招摇的白天送过来,怕村里长舌的会背地里说些啥。
“打住,你这是要跟二哥客气是不?”李泰和过来捶了沈承厚一下,这个妹夫从前他还嫌性子太木讷,可那天护着妹妹的举动他都听妻子说了,现在是咋看咋顺眼,“有那功夫赶紧把身子养好,那车上咱娘给装了鸡鸭啥的,里头有几只老母鸡,娘说留着给你补补身子的。”
“还给抓了鸡鸭?”几个孩子对视一眼,全都满脸的惊讶,同时觉得心里暖暖的,姥娘家的人,真的是什么都替她们想在前头了。
“这咋娘给抓了这老些鸡鸭?”李氏一听也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过去了,等一看到那笼子里头挤挤挨挨的得有将近三十只的鸡鸭,顿时忍不住惊道。
分家之后她就想养些鸡鸭猪啥的,这农家过日子没个鸡鸭咋能行,平时自家吃蛋啥的,到了年底杀鸡宰鸭也没有说现去买的。
可一来还没搬走没地方养,二来这都啥天了,九月了了鸡基本就不咋下蛋了,上次那两筐鸡蛋还是遇见的熟人买的,等到能抱鸡崽的时候都要到来年清明去了,正愁着咋整呢。
“多什么多?你们家这汹人,赶到年底杀了吃也得几只吧,得了,赶紧收拾吧,这大老远拿来的,你要是说不要我可不给送回去,你自己跟娘说去。”李泰和一甩手,推了个干净,根本就不给自家妹子拒绝的机会。
沈承厚看见这鸡鸭也是满脸的高兴,他知道老宅里头那些鸡鸭啥的,平时大多是妻子和几个孩子喂的,到头来却是一只都没分到,心里一直都觉得很是愧疚。
现在看着送来的,谢就不多说了,不如都记在心里,往后家里过好了,好生孝敬老人就比啥都强。
搓着手看了又看,赶紧兴头头地说明儿个起早就先搭个鸡架出来,等搬了家再好生一道把猪圈啥的都给砌了,来年春好抓猪抱鸡崽。
李泰和听了高兴,过来又是捶了妹夫一下,下手也没个轻重,把沈承厚捶得一个趔趄,转头笑话妹妹:“你瞅瞅,妹夫都比你大方。”
这老些人一起动手,赶着说话赶着把柴火啥的都给卸下来堆好了,鸡鸭暂时就还放在笼子里,外头搭个草棚子,天大冷之前都没啥事儿。
都弄好了连口水都没喝,哥俩儿就赶着车又回去了,明儿个一早都还得过来帮忙。
一家人回屋里也洗漱躺下,都高兴得有些睡不着,可到底累了一天,借着兴头劲儿说了几句话,睡意慢慢袭来。
yuedu_text_c();
第二天一早,七夕吃完饭就揣着银子进镇里去了,走的时候跟已经过来的亲戚打了招呼,说是去二舅家铺子看看,二舅母和表姐都过来了,她去看看二舅自己在家忙不忙。
把个一早过来的秦氏给笑的,说这可是外甥女知道记挂着舅舅,怪不得她二舅这么疼七夕。
李文兰还说要不陪着她一起回去,省得她自个儿走不放心,七夕当然是拒绝了,她可不是真的就只为了去看二舅,到时候她一个孩子去铺子里买种子啥的,回头二表姐再给说漏了。
不管谁说啥七夕都笑嘻嘻地拒绝了,反正最后只要爹娘不拦着她就行,好在镇上离得近,要是离着有个一两个时辰的路,她就是再卖乖说要看舅舅也没用了。
前两次上镇里都是跟着家人一起,而且第一次哪儿都没走,第二次是为了买送礼的东西,这次才是七夕第一次自己来。
就算本来是只想买了菜籽就回去的,可看见街边铺子里琳琅满目的货品,七夕顿时就有些不受控制了,觉得啥啥都是家里缺少的。
百里镇的街道其实很整齐,就是七夕这么不怎么记路的,来过两次也大概都知道要怎么走了,特意避开舅舅家那条街,七夕顺着另一边从街头开始一家一家瞧过去。
怀里的银子揣好了,看一眼就在心里说一句“这个等以后有钱了要买回家”,“这个可以给娘买回去”,“这个二姐肯定喜欢,她就愿意摆弄这些东西”,可惜念叨了半天,现在啥都舍不得买,银子得花在刀刃上。
看得着买不着实在是有些折磨,七夕没一会儿就失了兴致,准备还是早早去找买了菜籽才是。
“看小姐这话问的?我们这常年做生意的,这讲究的就是个信誉,那糊弄人的事儿可不能做不是?”一道有些谄媚的声音传入耳际,七夕转头看到巷子口较人少的地方,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正冲着面前衣饰华丽的小姑娘说着什么,“一看小姐公子就是大户人家的,怕是也不常来咱们镇上逛吧?其实要我说,这好东西真是都在小地方,你道为啥,那都是不慕富贵的高人住的地方,要不我上哪儿去找来这神药不是?”
“这镇子是挺不错的。”那小姑娘声音脆脆的,一说话颊边还有个梨涡闪现,看着很是甜美。
小姑娘大约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看着跟七夕差不多大,身边还站了个瞧着十一二岁的少年,两人眉眼竟是有九分相似,只是小姑娘是一张圆脸,看着圆润甜美,少年的脸则是要棱角分明一些,已经是初见日后俊朗风华。
“可不正是,少爷小姐一看就是贵人,自是见过不少好东西,必然是有眼力的,咱不说别的,你们看这装神药的匣子,这可是跟神药一起长的神木刻出来的,大师的手笔,就看着匣子这么精致,那也知道里头装的肯定是好东西。”那小贩舌灿莲花,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地摆弄一个一寸见方的小匣子给面前的小姑娘看。
“嗯?”七夕听到“神药”俩字就停下了脚步,皱眉看向那小贩手里的匣子,再看看那小贩一身显得破旧的衣衫,脸上还挂着过分讨好的笑容,就忍不住凑近了些,假装感兴趣跟着看的模样,这“神药”怎么越听越觉得奇怪?
ps:
粉红30加更,哈哈,满心要发财的七夕继续求小粉红……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正文 第六十三章 路见不平不能管
那小贩看见又有人靠过来,忙笑着转头,一看是个衣着朴素的小丫头,立刻笑容就没了,看了七夕一眼,就又转过去,把手里的匣子打开来对那小姑娘接着道,“小姐可是相中了?咱们小地方人都朴实,你可尽管放心,满百里镇打听打听,我这要是有半句假话,叫我这生意往后再做不下去。”
七夕挨着那小姑娘极近,匣子几乎算是举到了跟前,借着这个便利顺道看了看,可算是看清了那被小贩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匣子和匣子里头的“神药”,并且细细嗅了嗅。
还能再扯点儿吗?不用摸七夕就知道,这就是个极普通的匣子,木材连中等都算不上,小百里村后山上的木头随便砍点儿都比这个要好。
再说那里头的药,七夕对一般的中药味道都还算熟悉,这一闻,别说半点儿中药味儿都没有了,估计就是用面粉和了什么揉成的丸子,还敢自称是神药?
七夕瞄瞄身边衣裳料子极好的少年和女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恐怕是金银珠宝见多了,偏这种民间的小玩儿意小把戏,估计家里不许他们多出来玩儿,这一出来就被无良小贩给骗了。
“看什么看?你买得起吗?”小贩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瞪了七夕一眼,也顾不上搭理她,继续冲着那小姑娘道,“小姐你看,我这东西都是好东西,做生意讲究个童叟无欺,今儿个不管是小姐来,还是府上老爷夫人来问,我都是这个价,二十两银子,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二十两银子?七夕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她费心费力又是捞鱼又是做菜加上打赏最后拿了三十两,这都够全家高兴得不得了了。这小贩一张口就二十两?
不过更可笑的是,被他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宝贝就值二十两?这“神药”岂不是太廉价了些?
“你这东西样子倒还算有趣……”那小姑娘还真就一脸认真地看了看,并扭头与旁边的少年道,“哥,咱们买了瞧着玩儿吧?”
“自然是要买,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