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前锋走在前面而多尔博与劳亲也跟随左右但毕竟二人少年心性玩心较重见无战事便射野狗为乐最终被多尔衮处罚。
多尔衮骑马与多尔博、劳亲、谭泰等人立于路边他望着从北面过来的那浩浩荡荡的大军心中那股征服中原的雄心再次勃他用马鞭指着那远处的军队向多尔博、劳亲说道:“你们看这就是我八旗健儿的雄姿这就是我大清的军队!我们要用它去征服中原、征服汉人!我们要用它去掠夺土地、金银、美女!”多尔博、劳亲听了这话顿时也是心潮澎湃用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那长长的骑兵和步兵队伍。
不过多尔衮没有说出口的是这里的数万满八旗已经是清军的最后一点儿家当了为了凑够这六万人满八旗中几乎家家出兵而且就连十几岁的娃娃和胡子花白的老人也不得不从军虽然他们的骑射能力也不弱但毕竟抵不过战场上的巨大消耗。虽然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满八旗数量的不足但自从中原会战结束后多尔衮就越来越不信任汉人部队了所以他才不惜以减少贡物的承诺来换取蒙古各王公更多的出兵并允许他们每占领一地就可以任意洗劫一天。
当八旗骑兵过去后紧跟在后面的就是新编的汉军部队了。与八旗部队比较起来即使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两支部队的差距只见这些部队队形不整旗帜歪歪扭扭而那些兵则一个个懒洋洋的要不是军官催得紧恐怕他们会坐在路边好好的休息一番。
多尔衮皱了皱眉这些部队在出前他是亲自巡视过的看起来虽然比不上八旗兵骁勇但也比大多数明军要强上一点儿但当时是那些部队列好了队让他看而现在却是以行军队形接受他的“检阅”自然看起来差别很大。
多尔衮也知道一支新军队的训练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但他明白时间已不允许他再磨蹭了就是再烂也要赶鸭子上架必须趁着明朝内讧之机一举拿下山西和山东这两个战略要地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最不济也能与明朝裂土而守待时机成熟再做它议。
上次中原会战时多尔衮吃了火器的大亏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回北京后他将一些缴获的明军火器交给那些同样是汉人的工匠命他们迅进行仿制。在死亡亦或是高额赏格的刺激下这些工匠只用了十五天便制出了清军的第一支燧枪经过试射性能良好。多尔衮得知后很是高兴下令立刻全面制造同时重赏那些工匠每人五百两银子。
多尔衮本来是想让八旗装备这种新式火器的但后来却现火器在马上还不如弓箭好用特别是装填度很慢远没有弓箭的射快。怎样装备这些燧枪让多尔衮很是头疼有人提议将此枪装备汉军但遭到大多数满臣的一致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要是汉军都有了枪都学会了射击那么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多尔衮想想也对毕竟火器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而且射程远过马背上用的弓箭让汉军掌握燧枪实在是太过冒险虽然以前汉八旗也有很多使用火器但那主要是指火炮而不是火枪。
后来这个难题被那个日本使者解决了他告诉多尔衮只要严格控制士兵手中的弹药就可以了因为他们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防止士兵造反杀害将军武士直到每次战斗之前军官才会派专人向士兵放弹药并且数量严格控制平时士兵手里是没有多少弹药的弹药都由专人保管这样一可以确保弹药的安全可靠二则可以防止士兵用火器伤害高贵的武士和将军。
多尔衮觉得此计虽算不上十全十美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于是他立即采用。他从满八旗和蒙古八旗中抽出一些士兵将他们插入汉军部队之中由他们专负责保管和放弹药平均每百名汉军部队中就有十名八旗兵丁这样不仅确保了弹药的安全而且还能起到监视汉军部队不使其投降哗变的作用。
当然由于清军所掌握的工匠数量不多所以到现在为止只制造了一万支燧枪所以在清军中火器的数量仍很少只能起到一点点缀的作用。不过多尔衮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对于那些汉军部队仍不是那么的放心。他对身边的多尔博、劳亲说道:“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些汉人只可以用绝对不可以信任你们就把他们当做狗好了用他们来对付汉人再好不过免得八旗将士做无谓的伤亡。不仅这些汉军不可信而且那些汉官也不可信就算是范文程那样的老奴才也不能完全信任。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心生不满必要时还是需要拉拢的就象是你们养的猎犬它不听话你打它一棍子再给它根骨头然后它就老实了而且时不时的还要让它们之间互相斗上一斗以免其中一方势力过大。这就叫御人之术这些东西书里是学不到多少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在平时多多领会。”
多尔博、劳亲闻言均各自点头暗自揣摩着多尔衮话中的含义。多尔衮将目光望向东边望向海洋的方向他喃喃自语:“日本什么时候出兵呢?按照事先的约定他们应该就快出了但愿他们说话算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