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乱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节:文明与野蛮(一)
    药这种东西必须在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才能挥出威现在一没有硫磺二没有硝石矿藏完全依靠哪点从粪堆上搜刮来地硝石还不够给士兵们训练用的。没有训练的士兵使用这种东西的话给对方造成的震撼效果和对己方造成的震撼效果同样巨大一旦猛然出现在战场上恐怕在对方炸营的同时自己这边也炸营了。

    资源一切都要靠资源而掌握了海洋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会能够掌握和利用上全世界的资源和敌人作战才会真正的在各个方面有言权。

    张金亮还知道没有那场战争是因为一两样先进兵器就能够决定胜利的决定胜利的不单要靠武器还要靠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强大的补充力量以及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的多寡。

    青州现在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欠缺在青州除了煤矿和铁矿和食盐不缺以外其他的几乎都十分的缺乏矿藏缺乏粮食缺乏人口缺乏铁矿煤矿多但是高精端的产品的生产能力却提不上去。

    这些东西都不是说能解决就能解决的西晋的流民虽多但是青州的粮食产量在那里限制着每年能够接收的流民数量有限人口增长的不可能太快否则青州内部也会因为粮食先乱起来。再加上持续过多的流民涌入也会造成很大的制安问题不要说在通讯技术不达地古代了。就是连现代国家也不敢一次性的过多的放难民进入。

    人活的越大顾虑越多已经年过3o的张金亮已经远不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伙子了他做每件事情以前都得考虑清楚后果正是因为如此他就是在看到冶铸工匠使用硝石以后也没有急着去试制火药而是在几天后让锦绣钱庄成立一个贵金属冶炼局专门负责收集硝石。并且他还在议会搞到了特别许可许可这些人可以在亮出身份以后。闯进任何一家搜集火硝。

    对外面这个局的任务就是为了冶炼贵金属提供特殊原材料的一个单位实际上却是张金亮储备硝石的一个专门机构。

    就是有这样地特权。硝石的搜集也是缓慢而又艰难的一个月下来这个局的库房里面地硝石储备也没有增加几桶。

    也难怪就是到了18~19世纪。英国千万人口也只能供应的上2o上下的军队的日常火药消耗并且这还是在他们拥有印度地硝石矿藏的基础上才做到的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士兵实际上每场战斗很少开枪地。实际火药的消耗量并不大。

    没有后期化学工业的进步让人类摆脱制作火药对硝石地依赖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想打都打不起来。

    现在锦绣山庄已经具有了足够地自保能力。张金亮自己认为除了关系到民生确切需要自己插手地技术以外。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在造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出来了他现在要做地就是在稳步展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开拓。

    只有让锦绣山庄年轻的一代通过努力自己通过试验和研究积累研制出来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会促进锦绣山庄的良性展。只有那样锦竹山庄的科技基础才会牢固就是外界能够仿制锦绣山庄的先进武器先进设备山庄也才不会害怕因为依靠雄厚的科技基础山庄可以拿出更好的东西出来。

    他在锦绣山庄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以后不去参加中原的争霸而去进行他的海外梦想也是基于此思想而产生的衍生品他要锦绣山庄的下一代知道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着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而不是停留在已知的事物上面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锦绣山庄一代一代的一直保持旺盛的活力应对任何生的困难。

    正当青州正在稳步展的时候大晋帝国都生巨变天下震动。

    三月十八日正在阳训练军队的大晋帝国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忽然返回京师还没有等帝党弄明白司马越这次回来是来干什么的三月二十六日大晋帝国禁卫军右卫将军平东将军王秉奉太傅东海王司马越的将令率领三千铁甲闯入皇宫当着年轻皇帝司马炽的面把正在皇宫和皇帝商讨对策的缪播缪胤王延等1o余人绳捆索绑抓出皇宫监(也就是后来的大理寺前身是现代司法部和最高法院的综合体)迅即这十余人未经任何审判即被砍头。

    在洛阳做生意的青州商人敏感的察觉到了京师的政治风向不对纷纷放下手中的生意从洛阳撤了回来仅仅只留下了一个空壳的四通货栈。

    原本作为青州援建的四通货栈的负责人王舒也跟随这些商人一起回到了锦绣山庄。

    “幸亏啊回来的早点要不然等这两天在想回来黄河里面也走不成船了这鬼天气什么时候能下点雨来。”王舒一边在跟张金亮抱怨着一边骂着老天。

    连续两年的干旱已经使黄河济水水量大减也幸亏青州有大量的风力水泵充足的地下水保证了青州粮食的生产虽然由于泰山里面不时还下点小雨干旱的情况没有山外那么严重可是锦绣水库的蓄水量也一个劲的往下降。

    为了节约用水好多小型的作坊已经被迫停产或者改用其它动力设施。

    不过干旱也使锦绣山庄的济水水利枢纽工程和黄济大运河工程进行的异常顺利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在今年年底济水水利枢纽就可以通过基本完工的动力水渠向已经快建好地工业城提供动力水。到那个时候整个青州的工业建设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困扰青州水泵产量的钢铁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