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 职责(一)(2/2)
乱。所以隋唐之后各朝才采用科举的办法选拔人才。科举虽然选择人才的面狭窄单一但比起推举制度来无疑公平得多至少寒门学子有了一举成名的机会。

    新政试行的让百姓们推举代表由代表和有军功者从候选人中推举官吏的办法虽然比举孝廉的手段复杂了些但也敌挡不住来自世家大族的力量侵蚀。真的推广到全国到时候不但民间一些有能力者因找不到出头捷径而积怨朝廷上的反对力量也会趁机群起而攻之。这样文天祥等人就相当于把自己摆在了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除非靠武力将反对者斩尽杀绝根本没有与其他人和睦相处的余地。

    听完了刘子俊的话文天祥给出明确答复。世家大族和读书人们这么快就转变了对丞相府的态度度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在他的规划中大都督府招募官员却无人应募的状态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毕竟眼下北元还站着绝对上风大都督府与行朝的关系也不甚清楚。等破虏军的控制的地域稳定下来与北元真正到了战略相持阶段与行朝的关系也一一理顺后投机者想参与进来关键位置也被真心为国的先行者占据了一、两个混水摸鱼的投机分子成不了主流败坏不了整个吏制。

    而选举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慢慢循环下去逐渐改进成为新政的强力支撑。

    没相到破虏军控制地区的官员职位这么快就变得热门热到令人为攫取官位不择手段的地步。

    “子俊说得有道理单凭吏部和内政部的检查终归会有疏漏。并且吏部和内政部的官吏也是人监察过程中难免会徇私!”陈龙复见文天祥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以往他并未重视到表面乱像下隐藏的内在危害低声提醒道。

    “恐怕贿赂是在所难免。除了由你和民章(刘子俊的字)多费些心思想些办法一时也没有解决的捷径!”文天祥叹了口气跌坐进椅子中。一瞬间他仿佛失去思考能力。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刘子俊和陈龙复的抱怨。

    刘子俊和陈龙复将新收复地区选举官员时生的丑闻一一列举了出来。二人的结论都是不能任由事态如此展。但提出的解决办法却不尽相同。刘子俊希望废除选举制度重开科举利用北元不准汉人应试的契机争取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而陈龙复的意见却是选举的办法需要改一改最好由官府指定名声和家世好的人做代表免得代表权被百姓滥用。

    文天祥听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仿佛看穿了外面的春夜般笑得是那样坦然。

    “丞相因何而笑?”陈龙复勃然变色大声质问道。他知道文天祥不是个接纳不下谏言的人作为丞相的臂膀关键时刻自己必须直言督促他对政令做出适当的改变。

    文天祥看到刘子俊和陈龙复都变了脸色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收起笑容低声解释道:“我是在想如果我给每个百姓投票的权力那些世家有没有财力给每个百姓满足他们愿望的钱!”

    “开始容易!随后恐怕百姓胃口也会变大!”陈龙复想了想非常认真的答道。又仔细按照这个思路推演了一遍忽然笑道“如此亦非完全是坏事!至少他们得了几吊钱好过原来什么都得不到!”

    “属下看不出这有何好笑之处!丞相眼下破虏军在进展顺利大都督府所辖区域越来越大必须防微杜渐不给敌手反扑之机特别是不能让行朝的6大人、邓大人和刘、李等位大人挑出太多的错处!”刘子俊见陈龙复与文天祥一问一答乐在其中索性把自己的担忧直接点了出来。

    “我知道民章你的心思我明白。但咱们既然试行了这种办法总不能因为有人贿选就退回去。考科举上来的都是文人作诗大概不差治理地方么没几年磨炼干不好。还不是一样顺着地方豪强的意思走自己去游山玩水乐得轻闲?”文天祥笑了笑坦言。做过地方官员他知道其中的窍要。透过科举出身的新官到达一地两眼一抹黑纵使想造福百姓也找不到门径。头几年只能混日子。等有了些心得想施展拳脚时任期也到了。要么调任要么升迁相当于再任期间什么都没干。相比之下倒是那些靠捐献得职的官员因为要捞回本钱来反而与地方豪强打得火热干起坏事来如鱼得水。

    刘子俊也是科举出身知道自己这类任初次为官时所面临的无奈。在过去那种制度下要么惰政做糊涂蛋;要么合流做贪官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可以目前的状态看来采用文天祥倡导的选举制这种以下制上的办法真的走得通么?

    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真的会珍惜他们手中的权力么?

    如果他们太执着于手中的权力要求文天祥自己也让位于人破虏军该如何应对?

    自百丈岭来第一次他对文天祥的策略产生了怀疑。虽然这种怀疑在心中一闪而过却依然让他感到万分迷茫。

    文天祥把这一切看在了眼中他自己何尝不困惑。治理国家不同与行军打仗领兵与北元对抗在文忠的记忆中他能找到很多好武器好战术。根据破虏军的现实情况模仿一下就能打北元一个出其不意。

    但文忠记忆中却没有治理这个国家的好办法。有的只是一次次亡国灭种的屈辱。唯一的成功经验就是根据地的选举示范。从文忠的记忆中得知他认为改变这种官场弊病的唯一办法是选举。只要官吏的任命或罢免权其中一个掌握在百姓手中地方官员就不敢惰政。即使有人仗着家族在地方势大而胡作非为也会被政敌找到把柄快暴露出来。关于民智未开和贿选根本不能成为反对选举的借口。文忠所处的时代那个当政者就总以这种借口把持国家而文忠所在的党派则写了大量的文章来批判这些借口。

    三人又在一起争论了一会儿却谁也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退回科举选拔官吏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过去已经有了太多失败的例子。依靠名望来选拔贤能也不可行这个时代很多名流都是靠儒者们互相吹捧出来的能力和骨气都经不起考验。

    最后决定的办法依然是由刘子俊的内政部来加大监督力度。当刘子俊表示自己力有不逮时陈龙复表示自己主抓的报纸可以帮一部分忙。毕竟报纸诞生了这么久一些写文章抨击时政的人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如果写文章的人也收了人家好处呢?”刘子俊继续追问。

    “那就看官位的诱惑够不够大盯着这个位置的人够不够多了。多几个人争互相之间就会攻击彼此行事也会小心些不给对手留把柄!”文天祥犹豫了一下慨然道。

    刘子俊默然。

    当晚送走了刘子俊与陈龙复文天祥在烛光下挥笔写道:“也许我的选择是错的但我的确没现第三条路可走。选举不是善政它只是一种制度。有人制订这种制度就有人试图钻它的空隙。而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瞪大眼睛将钻空隙的人揪出来并将现的空隙一一堵死!”

    这样真的可行么?放下笔他又陷入了沉思。

    如果百姓因为出售手中选票而换得了几吊零花钱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烛光闪烁将文天祥孤独的身影投到窗帘上忽长忽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