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时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十一章 交接
    姚生文在蒸了个桑拿后,对此创意大加赞赏,说如果广东是北方就更好了。高建修明白他的意思,毕竟广东是亚热带地区,每年有五六个月是高温天气,这桑拿生意相对就要差一些。

    “高大人,现在我市舶司共有多少人,包含编制内以及编制外的。老夫既然是圣上派来的,虽然还要多多依仗镇夷你,但总要熟悉一下情况,不然圣上问起来,我一问三不知,那就不好了。”姚生文开始正式谈工作了。

    “大人明鉴。去年我接手市舶司的时候,整个市舶司衙门里只有二三十个通事。其余所谓市舶司衙役,其实不是咱们掌控的,因为海道大人兼任市舶司提举,他海道衙门的衙役就打着市舶司的名号,方便他们征收只有市舶司才能征的关税。所以,当时市舶司只有三十人而已。下官后来招募了两三百衙役,也是为了征税,打击走私。所以,到今天,市舶司一共有三百五十二人,其中有编制的,只有二十三个通事而已。那些衙役,还没有编制。”高建修其实说了个谎。在姚生文赴任的途中的时候,市舶司就有衙役近八百人。但是,这些人都是高建修花大力气培养的,现在正好可以充实进自己这个香港守备的军队里。再说了,现在姚生文接手市舶司,不可能需要这么多人手,就算需要这么多人手,自己也没有必要白白送给他,现在自己还想看他出丑呢。

    “三百多人,按理说,市舶司要严海禁,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多。可是,按照国朝的律法,还不一定有这么多编制。按照广东市舶司的需要,永乐年间规定了定制,人手也有个上限。除了西洋十五藩国的通事,每个藩国两个通事来算,也只能有三十个通事。直门堂子三五人。按照市舶司提举一员,市舶司副提举两名,吏目三名,只需要轿子六门而已,所以轿伞夫的上限也只能有二十四名而已,这还是逾制了。由于市舶司要征稽走私,探事马夫可以多一些,七十名已经是极限了。然后弓兵可以设置八十名。另外库夫可以多点,六十名也已经足够了。其余杂役二三十人,这样市舶司的编制就满了。高大人,你说本官这样编制可以吗?”姚生文说完问道。

    靠,这老小子是做了不少功课的,按照他这么算法,市舶司所有的吏员和衙役等人加起来就可达到三百多人,跟自己给他预算的差不多。

    “大人说的完全在理,既符合律法,更符合市舶司的实际情况。这是市舶司三百五十二人的名单,上有各人的基本情况和具体的职位,请大人过目。”高建修打定主意及时从市舶司暂时抽身,给个空壳子给姚生文,所以把早已准备好的名单给他。这三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刚刚招收过来的新人,训练不过一个月。其余四百多不在名单中的衙役,都是市舶司的老人了,最起码在市舶司有半年之久,都被高建修转移到香港自己的军队里去了。

    那四百多人以前在市舶司,拿的是每月六钱银子,而到香港军队,那就是当兵了,每月饷银九钱,他们当然愿意了,反正还是跟着高建修干,何乐不为。

    “镇夷啊,这么多人,怎么有一半以上都是进市舶司不到两个月的新人?难道在去年,市舶司只有一百多人维持?”姚生文快浏览了了高建修给的市舶司衙役资料后问道。

    糟糕,自己怎么忘了这一茬,让这老小子抓了个小辫子。不过,高建修初惊不乱,马上回答道:“大人,去年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市舶司瘫痪,只招收了一百来新的衙役,另外,下官利用自己身兼两职的便利,从关闸掉了一两百人进市舶司来执行公务。毕竟,关闸把总也负责对进出澳门的商客进行征税,也是属于市舶司和海道衙门的管辖。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因为下官调离关闸,市舶司新衙役已经锻炼得差不多,就再招收了一百多衙役,顶替我从关闸调来暂时执行市舶司公务的衙役。后来,因为一部分老衙役因为在市舶司没有编制,不愿意干了,市舶司人数有减少。所以,在两个月前,下官再招收了两百来人进市舶司。所以,大人看到的名单,一半以上的都是新人。”

    姚生文笑笑点头,心里却嘀咕,市舶司可是每月六钱银子,这么好的待遇,竟然有人不干。不是高建修扣克饷银,那就是有猫腻在里面。不过姚生文明知道有问题,也不愿意追究。很明显,高建修在市舶司树大根深,在没有建立自己的势力之前,还是不要碰他为妙。

    “这是市舶司的固定财产。哨船十二只,马匹三十二匹,其余是刀枪兵器,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