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这两个准大舅哥也是人才,放到市舶司太可惜了,不然在自己守备府安排个职位,更好。
“世伯这么说,那是看得起我。两位大兄到市舶司当差,我自然欢迎。现在的市舶司,确实缺少读书人,就只是委屈了两位大兄。另外,小子的香港守备府,缺少一个能干的书吏,不然请一位大兄到我守备府,以后若是小子侥幸立有战功,大兄转入军职,也算是随了大爷爷(李好问曾任卫所经历,七品)的脚步。只是不知道世伯愿不愿意?”高建修问道。
“这自然好了,想当初先父也是给军队卫所当书吏起步的,现在能在你守备府下做事,自然更好。”高建修的提议自然得到了李家明的认可。
第二天,高建修刚刚起床,就有人来拜访了,这倒让自己很意外。
“这位想必就是市舶司的高大人了?在下李叶林,谢过高大人的鸟铳。”一个二十六七来岁的年轻人开口道。
“镇夷啊,这是你六哥,他是我三弟家小子,排行老六。他是我忠义营的营官,年轻有为。昨天你不是带了鸟铳来做礼物嘛,今早我就送给他,他现在是来拜谢的。”见高建修不认识,李家明赶紧介绍。
忠义营?高建修只知道佛山有民团,还真没有听过。见高建修迷糊,李家明只好再把忠义营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忠义营乃是李待问在万历四十二年设立的,当时他为了整顿佛山、缓解佛山严重的阶级矛盾,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设立忠义营以捍卫乡土。有了这支武装,李家就可以向佛山富户征收税银,列入南海县赋役册,这无异于官兵。忠义营一开始设立营官一名,带兵统戎,有兵三十名,另设会计一名,管理兵饷征收开支事宜。后来忠义营越来越大,有并百余名,这可是在南海县在册的。
后来李待问为了更严密控制佛山,于崇祯元年在忠义营外设立团练乡兵,还是李氏统领。乡兵总数有三百余,驻扎于各铺。乡兵是业余兵员,而忠义营是职业兵,两者相得益彰,严密控制了佛山。
由于现在广东各府县都不太平,土匪众多,加上佛山富裕,忠义营负有对外保护佛山、对内镇压反抗力量威慑民众的任务。所以,能当上营官,说明能力和威望在佛山李氏家族中属于翘。现在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毛头小伙能当上营官,说明李叶林不可小觑。
“六哥不必客气,小小鸟铳,不成敬意。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叫我建修好了,不要一口一个大人,不然我也要叫你营官大人了。”高建修得知原委后不得对李叶林刮目相看。
“镇夷兄弟,你这鸟铳可是良品啊。比我佛山的鸟铳射程要远二三十步,而且颇为轻巧,不易炸膛,乃是我见过大明最为精良的鸟铳。这个礼可不轻啊,我一定要重谢你。”李叶林赞叹道。
“过奖了,这就是我香港作坊打造的,我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这个装备。你要的话,我还可以送你百多支。”高建修很大方。
“多谢多谢。如果镇夷能再送在下百支,实在是大方人。不如这样,我从你这里买三百支,这样我的忠义营都可以换装成你的鸟铳了。”李叶林乘胜追击道。
“没有问题,算我送你了,一支鸟铳值不了多少钱,不需要你付银子。”高建修看不上这些鸟铳,自己的武器目标是燧枪。虽然遂枪还没有做出来,但自己并不介意把这些鸟铳流传出来。
高建修跟李叶林年纪相当,又都是武人,都是见识不凡,真是相见恨晚啊。两人越谈越投机,恨不得马上烧黄纸拜把子了。李叶林也觉得乱世就要来了,为求自保,决心要把兵练好。
这个李叶林真是有见识的,只是可惜了在佛山太小,限制了他的才能挥啊。这让高建修有动了心思,人才啊,最好收归己有。高建修决定先帮帮他,在军事上合作。
对于高建修抛出来的橄榄枝,李叶林当然求之不得。高建修先送他三百支精良鸟铳,再派人来帮他练兵,最后还准备送他两门要塞炮,来替换佛山的那些早就过时的虎蹬炮。
高建修给人抛橄榄枝,这时候也有人给高建修抛“橄榄枝”。宋锦杰来急信,荷兰人开着战舰闯入了香港,正跟自己的战舰对峙呢,请高建修赶快回去处理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