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家底,以方面明年做预算。
李本仁吓了一跳,还以为东家是要来查账的呢,自己虽然没有贪污,但是却吃了不少一些商人的好处。不过老李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年关,自己东家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况且自己行的正坐得端,有什么紧张的。
一看帐目,高建修吓了一跳,自己今年用钱确实太多了,简直是散财童子啊。今年自己竟然用掉了二十余万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兵饷。建了铸炮作坊、铸枪作坊、打造冷兵器的铁匠作坊,这就花了数万两。还有从佛山源源不断的买来生铁,也是万余两。还有在大屿山建立的造船作坊,在各地收购造大海船的大木料,也是近万两银子。另外,安置从马尼拉解救而来的数千华人,在香港九龙岛上盖房子,也是数千两银子。还有为了栽树种花搞绿化,也是拨了两万两银子的预算给陈海潮。自己在香港岛开始修建一个大型的涉外宾馆,还有加盖各类以后要出售的店铺仓库,这也花费了自己两万两预算。
自己跟约翰-韦德尔合作收购的三十万斤茶叶,货款已经付了七成,四万两银子全部是自己付的。
虽然自己两千兵额的兵饷都是朝廷出的,不过每人每月九钱银子的数额,朝廷并没有按时交付给自己。再加上自己对军队实弹射击的要求,弹药的需要特别大。这些军费开支都是自己个人掏腰包的,反正这支军队基本上是自己的私兵了。弹药的开支,也是万两来计算的。另外,自己在新安县买地种植苜蓿,请地主也给自己种苜蓿来养马,也是花费了近万两银子的。
成立海军,这是自己开支的最大头,花去了数万两银子。另外,还要给总督、巡按、总兵、南头副总的孝敬,这也是好几万两。
相对于开支,自己今年的收入可就稍微有些不足了。在香港岛卖牌照给那些商人们,得了十万两,这是自己的大头。在香港岛对英国人带来产品征收进口税、对有牌照的大明商人征税出口税,得到五万多两。
但是,自己代表市舶司给进澳外夷船只征税,因为顾及到姚生文会看账,所以没有贪污。
另外就是自己的两项食品生意,珠江渔家有利润两万多两。由于蛋挞生意不错,高建修除了在澳门有一家店面外,在广州也开有一家,两家一年也有近三万两的利润。
这样一来,自己的收支不能平衡,所幸去年在关闸大势搜刮自己净得二十万两,使得自己还不至于亏空。
算完了自己的帐后,高建修就到广州去跟姚生文去给市舶司算账了。
“镇夷啊,快来坐。年关就要到了,老夫请你来把帐算一下,然后给你商量咱们市舶司上缴国库多少,给衙门截留多少,这些事情都要跟你商量商量,做个决策。”姚生文现在红光满面,估计这本帐他自己已经亲自算过了,心里有数。
高建修再一看,不但吏目陈海涛在,连自己的正牌亲信黄维托也在,看来姚生文很给自己面子嘛。
“两位大人,下官紧急加班,终于把帐目都算好了,请过目。”陈海涛恭恭敬敬的把帐簿放到桌子上。
高建修把帐簿拿起来送给姚生文先过目,毕竟他是自己的长官。姚生文快浏览了一下,表示没有异议,就交给了高建修。
自己虽然有黄维托给自己通风报信,对市舶司的事情基本有个掌控,但是市舶司的财务状况却没有时间来研究,今天刚好好研究一下。于是,高建修仔细的看了看这帐簿。幸亏市舶司全部用高建修传授的后世阿拉伯数字记账,不然自己还真没精力来看。高建修可是一项一项的看,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在高建修看账本的时候,姚生文在旁边慢慢品茶,似乎很是享受这个过程,完全没有等待下属的那种不耐烦。姚提举的表情让旁边的吏目陈海涛很是佩服,这姚大人到底是科举读书人出身,涵养功夫值得自己学习。虽然自己在市舶司中地位举足轻重,对于两位上官的争斗则置身事外,但私底下还是更看好高建修,却也没有得罪姚大人。
而旁边的黄维托则是有些焦急,却又力图表现的更为平静。毕竟,等姚高两位确定怎么分配上缴截留的份额后,对自己的身份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截留市舶司多些的话,那表示两位大人在明年就会继续扩大市舶司的影响力。如果是上缴国库多些的话,就表示两位把政绩放在第一位,那么相应的他们就会向朝廷索要一个九品吏目的名额下来,自己无疑是这个官职的最有力竞争者。
---------------------------------
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