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句,连连说道:
    “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某在北地为官,想得皆是汉家之事。羌零部落面似和,却有一股暗潮涌动。进来,某一直不解,为何屡屡施恩,这羌零部落都不知感戴恩德。”
    “今日才知,汉之恩德,未必是恩。”
    吕布还想如何和皇甫嵩隆重介绍张俭,这下,不用吕布介绍了。
    名士,自有名士的魅力,非阎忠、梁衍之流可比。
    “羌零部落,不同于西凉诛羌。自滇零始,零氏大权从未旁落。首领得以延续,那么相应的历史、文化便得以延续。“
    张俭顿了一下,目光落在皇甫嵩身上:“你想安抚羌零部落,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
    “请先生赐教。”
    皇甫嵩此时,恭敬的如方才唐琳一般。他也读史,却未从史书中找到治蛮之策。
    吕布也是听得一愣,兴兵打仗,可以史为鉴,兵书战册皆在史书之中。
    没想到这治蛮之策,也可以史为鉴。
    并州内有匈奴,外有鲜卑、乌桓,又与北地羌零为邻,若要雄踞并州治蛮之策尤为重要。
    “宣帝元康三年,先零羌与诸羌共盟誓,将欲进攻汉边塞,帝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率兵相机处理。
    安国至,以和谈名义,诱杀先零羌豪族死时余人,并出兵斩杀千余羌人。”
    “我汉人看来,兵不厌诈。却在羌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汉人反复无常。这颗种子在接连的汉羌冲突中,生根发芽。
    历任北地太守,对羌零部落政策不一。或怀柔、或强硬,乃至欺凌。羌人不会分你是哪任太守,只会说你大汉反复无常。“
    这一席话,醍醐灌顶。张俭目光炯炯,名仕之风尽显,
    凡事皆有因果,皇甫嵩却未看得如张俭透彻。纵他施恩羌零,羌零也确实感恩戴德,也不能使其一心向汉。
    换一任太守,保不齐又是个酷吏。若有机会反汉,还是要揭竿而起的。
    皇甫嵩一直沉默不语,看着这须发皆白的老者,真不知是何许人也。
    吕奉先,你又给了我如此惊喜。
    “学生受教了。”皇甫嵩站在张俭面前,深施一礼:“安定皇甫嵩,表字义真,敢问先生高名?”
    “原来是皇甫使君,老朽不才,抛砖引玉。”张俭自谦一句,回礼说道:“山阳张俭。”
    一句张俭,如雷贯耳。
    皇甫嵩深施大礼:“原来是元节公,闻名不如见面。”
    沉吟一下,皇甫嵩有对吕布说道:“支就塞,立于长城之外,直面鲜卑,党魁年事已高,时不宜久留,不如让他与我一同返回北地。”
    要人?
    吕布这时真正领略到教化的魅力,远不止教人读书、写字、明理,那可是稳定一方民心的基础啊。
    怎能让皇甫嵩把张俭带走?
    吕布冷冷的扫了一眼皇甫嵩:“皇甫使君,布有一言。”
    “但说无妨。”
    皇甫嵩一愣,发觉自己所言有些欠妥?
    “若国家知道,元节公身在北地,下名捕文书,皇甫使君拿还是不拿?”
    吕布称皇帝为国家,直接将了皇甫嵩一军,皇甫义真一生哀喜参半,哀得便是愚忠。
    正所谓:
    几多孟德总欺孤,底事山头独望夫。
    不听阎忠听梁衍,未应魏阙便当涂。
    果然,皇甫嵩迟疑了,君命难违。若是陛下下令名捕,嵩怎能违?
    气氛,忽然有些尴尬。
    水榭之中死一般的沉寂。
    若想雄踞五原,使五原各族民心所归,非这张俭不可。
    夕阳西垂,日近黄昏。倦鸟归林、鸡栖于埘、捕鱼的笨子走了、吕布一行人返回鄣尉府。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手机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