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百零七章 有事我替你担着(2/2)
在攀爬权力巅峰的途中。强者为尊这条国策,太祖高皇帝在后面用一行血淋淋的小字给出独家注释:进入朝堂为官为将、或为勋贵,强者可以随意打杀弱者。这是太祖的话,在炎夏朝就是最高律法。

    自古以来,弱小者想要攫取权力,就只能靠着阴谋诡计和谄媚逢迎这些导致宏伟帝国最终腐烂的肮脏手段。若无这条血淋淋的国策,一些强者很难对这些卑鄙又野心勃勃的弱者出手,这些弱小者也很容易钻空子给自己罗织出一张保护伞。

    但有了这条国策,一切就变得不同。耍弄阴谋诡计想要上位的野心家,随时会因为自身实力太低而直接被杀死。当帝国权力王座下数千年来所有实力弱小的野心家尸骸堆积成山时,就足以震慑后来者老老实实去修习四灵秘术,放弃那些无用的阴谋诡计和谄媚逢迎。

    这条国策,导致了炎夏朝朝堂统治阶层内部唯有强者的残酷现象,却也清洗排挤掉所有阴谋诡计,进而维持了整个帝国安稳运转到今天,长盛不衰。

    当然,这条国策有时也会震荡,但最终获胜的总是强者。因为强者为尊这一国策,已经深入炎夏朝人心。

    这位开国太祖实在是一位经天纬地的全才,他不光亲手制定了这一保证武氏皇族统治延绵万载的第一国策,有许多深得民心的发明,除此之外,他还精通建筑。据说临澜城当年就是这位开国太祖亲自选址,亲自设计建造。临澜城那弯弯曲曲如狼牙般突起凹陷的城墙,就是他老人家的杰作。

    临澜城的整体形状看着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一位体型庞大的巨人横卧在两江交汇处数千里平原的北端,俯视着整个帝国的心脏,历经万年风雨战火而不倒。

    炎夏朝帝都临澜城所处的位置,上游是两江交汇之处,北依莽莽泰澜山脉,南临滚滚帝珠江水,三面皆是一望无垠的平原田地出产丰足,气候干湿相宜,四季分明却也温和宜居,实是第八大陆一等一的风水宝地。

    今年临澜城的夏季,虽热却颇多风雨,如往年一样借风雨降低了夏季的炎热,让人感觉并不难熬。

    此时正是多雨时节。

    这一天,空中豪雨如泼,临澜城大街小巷唯闻雨落不见行人。摊贩们都收了起来,老实躲在自家屋檐下避雨。雨中闲坐亭内观荷,耳听亭外雨打芭蕉,是王孙贵人们才有的闲情逸致。豪雨不分贵贱,把临澜城所有人都留在了家中。

    西郊外,同样大雨倾盆,空中浓云滚滚电闪雷鸣。

    雨水没过脚背的禁军大营东校场上,三千步卒正静静站立一动不动,任凭雷霆从头顶呼啸而过。

    木制点将台上,武凝婉同样一动不动站得笔直,任凭雨水打在周身铠甲上。

    十分钟到,集合时间结束,所有兵卒早已在三分钟前集结完毕。他们一起在这豪雨中安静站了三分钟。

    “出发!”太祖钟上分针到位的瞬间,武凝婉声透滂沱大雨直冲天际。

    今天的五公里武装越野按计划开始,夏天的大雨丝毫没能阻碍训练。

    三千禁军兵卒身穿全副铠甲,背着各自的兵刃枪盾,鱼贯跑出营门。伤兵营同样一起受训,只不过他们抬着的是太祖担架,背着太祖医疗包。

    西面正躲在帐子里避雨的禁军透过撩开的帐门看到这一幕,都有些发愣。

    “这么大的雨,还去外面胡跑,有什么用。”突兀的一声带着些不服气,却没人敢接话。

    当第一次遇到大雨时,侍卫长还试图劝阻武凝婉放弃当天训练,被武凝婉看了一眼之后,侍卫长就再也没敢劝阻过。几个月训练下来,七公主眼里已经带出一种叫人不寒而栗的东西。她在南征战场上的经历,此刻终于被长久的训练磨了出来,开始展现出慑人的寒芒。

    雨云阴沉电闪雷鸣,狂风骤雨遮掩了视线,武凝婉始终跑在队伍的最前端,为身后的兵卒们引路。

    大营内,封霄云早已安排火头营熬好了驱寒的热汤水等着他们回来。最近,封霄云这位副指挥使已经很少出现在训练场上,他有意这么做。

    几个月严酷的训练下来,如今的武凝婉已是稚气尽褪,英气外显。本就绝色天成的她,现在穿一身男装将军铠,俨然就是一位威风赫赫的威严少年将军。

    这场豪雨,也让所有的眼线都犯了懒,他们纷纷偷懒耍滑起来。反正每天报上去的内容都一样,我已经几个月没领到赏钱了,何苦遭这个罪。老爷们都在家里享受着热汤热饭,我就是躲个懒,他们也不会知道。

    夏去秋来,早晚已觉寒凉。三千禁军仍朝夕操练不辍,不知不觉间,三千兵卒已经习惯了每天训练,已经被铸成一块精钢,已是一个整体。

    临澜城内,雍王询问的语气中罕见的带着焦虑:“你是说,这几个月来那些禁军日日训练,从无一日休息?”他终于从日复一日持续数月相同的报告中,看出了一丝不对劲。

    再次得到属下肯定的回禀之后,雍王皱起眉头,看着西面窗外一言不发,不知在想些什么。随即他又摇了摇头,可能是觉着自己刚才的想法太过荒谬。“七妹妹终究是个女人……”雍王失态地自言自语说了出来,身旁那名幕僚已经听傻了,发觉雍王没察觉失态,他也赶忙装作没听到。

    深秋的一天,大雾弥漫。

    “你替我带几天兵,我要回去办一件事。”武凝婉说的非常自然,话中不自觉就把封霄云当成了自己的副手。

    封霄云大概能猜到她要办的是什么事,也没说破,痛快点头答应。

    当天下晌晚些时候,武凝婉与封霄云交割完毕之后,立即带着十二名侍卫风风火火离开了军营,一路返回临澜城直奔皇宫。

    “师父!”不待人回禀,武凝婉径直闯入黄瑾的书房。

    落日最后一缕光芒恰好在此刻恍在黄瑾的眼上,光线明暗恍惚间黄瑾似乎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

    不知怎么,以往习惯坐着与徒儿说话的黄瑾,这次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刚做出口型不及发出声,黄瑾似乎又重新看清了,慈爱地说道:“今天怎么有空来找师父了?是又遇到什么难事儿?”

    武凝婉脸上带着遮掩不住的笑意,声音提高了几分说道:“师父,兵我练成了!你去青园叫父皇出来阅兵!”

    黄瑾闻言,顿时面露难色,“我已经两月未曾见到陛下……”

    “哼!”武凝婉闻言,俏面一愠,“那个可恶的女妖精!我这就亲自去青园一趟,倒要看看她敢不敢拦我!”随着话语,武凝婉周身气势陡然一变,居然带出几分强者的凌然威严。武凝婉平素不愿去青园,主要原因是不想看到那个姬贵妃,不愿意开口叫她“妃母”。

    黄瑾猝不及防,居然被徒儿这突如其来的威严给摄住,一时忘了劝阻。等他回过神来想要阻拦,却发现武凝婉已走远。

    黄瑾回过神来也没有去追赶,只站在那儿仔细回味着刚才的一瞬间,“莫非是近来眼花了不成?”心中突然一跳,黄瑾猛一下想明自己刚才失态的缘由,因为那一瞬间所透漏出来的威严,他非常熟悉。那是他侍奉了百年的威严。

    黄瑾摆摆手,退了伺候小太监端来的晚饭,起身来到书案后,肃穆端坐,开始等待。他的心中,似乎有什么期待。

    这一等,就是一夜。

    第二天早晨天亮之后,宫门刚一开启,一名来自青园的太监就急匆匆进入宫中。他是专门来给黄瑾传旨的。

    “陛下有旨,七日后上午十点于西郊禁军大营校阅兵卒。”宣旨太监带来一份简单的口谕。

    黄瑾快速从书案后出来,恭敬地朝着青园方向行礼,“遵旨!”声音洪亮丝毫不见一夜未睡的疲惫。

    这名太监传完口谕,转身刚要走,又被黄瑾叫住:“公公,可是要去别处传旨?”

    传旨太监浑身一哆嗦,赶紧转过身对着黄瑾弓腰行礼,“老奴当不得。禀老祖宗,老奴这就回青园复命。”这名太监也是老人了,话说的滴水不漏,却又把消息全部透给了黄瑾。

    黄瑾闻言,面色一僵,脸上瞬间溢满的失望神情怎么也遮掩不住,慢慢踱回椅子上,失重般坐了下去,“难道终不过是一场热闹……”屋中阴影遮挡住他的半边面色,半明半暗叫人再难看清。

    武凝婉第一时间回到禁军大营,得意地亲口告诉封霄云,父皇要在七日后前来阅兵。

    封霄云打心里替武凝婉感到高兴,开始帮她一起制定阅兵方案。

    临澜城内,依旧是歌舞升平,勋贵朝臣们最近皆没心思再留意西郊禁军,他们都在暗中议论关注着那件大事。这几年皇子们彼此间的明争暗斗越演越烈,最近宫内黄瑾也渐渐放下手中权势,任由各皇子手下门人进入朝堂出任要职,这无疑是在释放某种信号。

    皇帝将要去西郊大营阅兵的事,居然没有告诉他们。现在朝臣勋贵们对此事一概不知,仍在全力关注着那个位子的归属。

    今天上午十点钟发生的一件事,让许多朝臣心跳加速兴奋不已,让诸皇子心神不宁黯然伤神,也让许多犹豫不决的勋贵们终于安下心来。

    据说今天十点从青园来了一位太监,直接进入雍王府上,赐予他刚满百日不久的小儿子一枚御赐由羊脂白灵石制成的“大圭”。

    当天晚些时候,据雍王府某位多嘴的侍卫不小心传出来的消息说,那位老太监赐下大圭的同时,还说这是太祖高皇帝托梦所赐。

    据说,首遥丘上青园中,皇帝昨夜忽做一梦,梦中太祖高皇帝手持一枚通体雪白的大圭,说:“赐汝后世,万代永昌。”随即赐下那枚雪白大圭。醒来之后皇帝急命人去府库中寻找,果然找到一枚羊脂白大圭。而后皇帝命人查阅族谱,一眼就看到满百日不久刚登录在族谱最后的这个小孙子,遂赐下这枚羊脂白大圭。

    大圭这种东西虽然并不贵重,但其意义却非同一般。羊脂白圭是皇帝在祭祀宗庙时,手中所执的礼器,用来向祖宗报告自己治国之得失。

    这梦是不是真的,没人会在意,皇帝藉此所表示的意思,才是炎夏朝数万权贵大臣和勋贵们真正在意的。

    一夜之间,临澜城风云巨变。

    原本就炙手可热的雍王,现在几乎已经成为最终胜者。那些一直犹豫不决的朝臣,纷纷或明或暗向雍王靠拢,勋贵们的表现更直接,他们派管家打着各种旗号往雍王府送去不菲的礼单。那些原本还心有不甘上蹿下跳的成年皇子们,现在一个个也如霜打的茄子般,焉了。

    黄瑾听到暗卫回禀之后,脸上皱纹越发深沉,伸手招过一名心腹,对他低声嘱咐一番。

    隔天,正在营中热火朝天训练兵卒准备迎接阅兵的武凝婉,被她的侍卫长叫回了帐内。

    帐内一名小太监恭敬地跪在地上,低声说老祖宗黄瑾希望公主殿下能停止这次阅兵。

    武凝婉听罢眉头一皱,一脸的不悦,没答应但也没反对。

    身穿褐色百姓常服的小太监没能得到答复,弓着腰悄悄地走了。

    封霄云在外面看到小太监来了又走了,本不打算过问。

    可当看到武凝婉一脸不悦地从帐内走出来笑容全部消失不见,封霄云顿时有些生气。

    “有什么事,我替你担着,你尽管放心去做。”封霄云来到武凝婉面前,说话声音虽然平和,却透出强大的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