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心胸开阔,乐天豁达的少女做出此等渭叹,也正可知四大家族川儿。经腐烂到了怎样的地步。“护官符”上说:“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足以见出鼎盛时期的金陵史家是何等的富贵骄人,别的不说,就看贾母史老太君的见识风度,就能遥想出当年史家的门风教养。
可走到了湘云和他的父辈上,渐渐就不那么的风光了,尤其是这个,丫头。从小没了父母,寄养在叔伯家里,本就是惹人口舌的,又不像林黛玉那样,有一个祖母疼爱着,到是从小就受起苦来。原著中,曹雪芹曾借着宝钗和袭人的一段对话,表露出了她生活的艰辛一
“在家里一点儿做不了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儿的东西都由她们娘们儿动手”几次到了贾府,和宝钗说话,“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得慌,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这样的言行情景,谁能想到会生在一个堂堂公侯府邸的正经姐身上!所以书中写她更有几次明里暗里的提示宝玉,不要忘了经常在贾母面前提起自己,好让老太太派人来接她进园子里住,因为,只有在大观园里,在宝钗、黛玉、宝玉等人的身边,湘云才能真正的自由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少女青春娇憨的那可爱一面来。
果然,宝钗听了湘云的这番话,也触动愁思,一时默然不语起来。她想起了之前张德辉欺侮他们孤儿寡母的事情,想起祖父传下的这份家业这些年来的不断衰败,还有从金陵族中隐隐传来的那些对薛婚不满的风言风语,虽说靠了贾芸的出手,他们算是暂时保住了皇商的位置和族中的权力,可是,长此以往,自己这一支最后的结局又是谁能预料呢?!
莺儿见宝钗和湘云,都突然显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来,忙笑着宽慰道:
“依我说,咱们很不用为史姑娘担心的,听翠缕和送她们来的老宋妈说,府里已经给史姑娘定下了一门好亲,日后鸾凤和鸣,夫唱妇随的,好日子正在后头呢。”
湘云原本还在愣,这会子听莺儿突然说出这番话来,一张小脸儿早已羞得通红,一改往日豪爽阔达之态,竟是倚着床牙子扭捏着身上的大褂,连头都不愿抬起来。宝钗何等聪明,一望而知这湘云定是对这个,未来的夫婿颇有好感,否则断不至于作出此等的小儿女形状来,心中不由替她高兴,又忽然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想起红楼戏院中那个决然而去的背影,一时间,又是神思飞扬,不可自抑起来。
屋里各人有着各人的心思,窗外的贾芸又何尝不是如此。
湘云的婚事,也是《红楼梦》原著中的一桩悬案,根据脂砚斋批语和另外一个“重要的批注者“畸劣叟”透露,湘云的夫婿乃是那个曾在秦可卿的丧礼上神龙一现的王孙公子卫若兰,在判词中,曹雪芹称之为“才貌仙郎”大约也是一个不弱于宝玉的贵族子弟,和湘云确属良配,若两人当真能白俏老,地久天长,倒也算得是上佳的结局。
可是在判词的最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段话“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显示这卫若兰很可能早早就因为某些原因而死去,湘云则不得不面临着寡居落寞的悲伤生活,有如她自己诗中的“寒塘鹤影”一般,孤寂清冷,直到年华老去,青春不再……
而贾芸更清楚的知道,很多后世红学家所潜心研究认定的这个所谓的卫若兰的死因,就是当朝皇帝和义忠亲王老千岁这虎兄两派的那场恶斗!也就是说,两个月之后的铁网山围猎,很有可能还牵涉着湘云的结局。若是自己能够成功的挽救这场危机,那是不是意味着湘云就能够和她的如意仙郎厮守一生,从此过上美满的生活,不用再被局固在离恨天警幻仙姑的那册薄命管中?!
贾芸越想越远,突然现,自己肩头的使命又变得沉重了几分。说到底,这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那许许多多的女子,只不过是险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罢了,她们从一出生就不得不依附在某一个难以更改的派系阵营之中,随着家族的沉浮,无奈的接受着或悲或喜的命运。大观园虽然美丽,却根本经受不住任何的风雨,一旦外头的保护罩破碎,园中之人。那是一点儿抵抗的实力也没有的,不过”
贾芸慢慢儿的昂起了头来。
不过,自毛既然穿越而来,或许能够,不,是应该,应该为这座园子和里面的这些人儿树立起另外一层更加坚实和牢固的屏障来!
想到此处,贾芸略打叠了一下自己的思绪,轻轻的敲了敲门,向着里面喊道:
“宝姑娘在么?”
里头传出一声低低的惊呼,接着便是一阵忙乱的脚步之声,过了半炷香的功夫,莺儿才匆匆忙忙的跑来开了门,一边还不停的抱怨着看门婆子的懒惰。
“二爷来得早!”
宝钗笑着迎了上来,后头的湘云则穿着刚刚儿的那件灰鼠皮的大褂,脸上依旧带着一片红扑扑的圆晕。
“前几日开社之日,宝姑娘曾说等我新剧完成之时,一定要先给你过目,今儿我总算是能来交稿了。”
贾芸装出什么都不知道的神情,只笑着说道,
“况且正好史姑娘也在,两位的诗才,我曾早已领教,着实是方家里手,还望一并与我斧正啊。”
湘云和宝钗对视了一眼,双双露出了好奇和激动的神色,宝钗道:
“芸二爷乃是写戏文的宗师,就连皇帝也夸奖的,咱们女孩子家能看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哪里当得起斧正二字,快别羞煞我们了。”
湘云也道:
“安姐姐说的是,咱们能够第一个拜读大作,才称得上是幸事呢。
贾芸笑道:
“不过我却有一个主意。不知两位能否答应?”
“哦?愿闻其详。”
宝钗湘云忙同声回答,贾芸道:
“咱们这会子却不用死读默诵的法子,而是分了角色来吟诵,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