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折钗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七章 剧本朗诵会(2/2)
。咱们那此诗词竟是算不得什么了

    宝钗也点头道:

    “咱们家里都算是看过经过的多的,这大大小的戏文也看过几百场,只是能这般动人心魄的实在少见,先前的《蔡文姬》与它一比,竟又是落了下集了。”

    湘云道:

    “宝姐姐说得极是。好怪,再想不到仅仅两个男子。竟也能演出这样的一出大戏来,老祖宗常说,平素最是厌烦那些才子佳人的玩意儿,如今倒是要让她也来品评品卑的。”

    贾芸笑着点头,《曹操与杨修》被称为是中国新编历史剧的数峰之作,郭沫若的《蔡文姬》确实是及它不上的。

    “曹操不愿杀杨修而杀了杨修,杨修不愿反曹操而反了曹操,此正是我之戏文之精华所在,其实说到底,曹操也好,杨修也罢,无非说的是人性之毒而已。”

    贾芸小心翼翼的措辞阐释着原著的精神,说的史薛二人却又是一阵叹赏。

    良久,宝钗见湘云依旧牢牢的攥着剧本,不停的翻看着,笑着说道:

    “云丫头把这稿本扔到地上去试试。”

    贾芸闻言一愣,下意识的脱口问道:

    “这是为何?”

    宝钗说:

    “我想听听是否掷地能做金石声呢?!”

    贾芸哑然一笑,原来宝钗竟是用晋朝孙绰写《天台山赋》的典故来夸赞这部文章,到是把自己吓了一跳的。

    史湘云沉默了半晌,突然又说道:

    “宝姐姐,依我说,这戏里的杨修该让颦儿来读的。”

    宝钗点点头,却不说话,旁边的贾芸却禁不住心中喝了一声彩,湘云宝钗,果然都是世上难觅的知音啊,只是粗粗的读了这么一遍,就能悟出这么多的深意来,的确,杨修和黛玉很有几分相似,洞悉人心的玲珑智慧,还有直刺肌理的犀利言辞,都是最最典型的“知识分子”就连自己在改写剧本的时候,也不时会在脑海中泛出黛玉的形象来,只不过,林妹妹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曹操,而是整个旧时代对女性品格不断限制和压抑的大环境!

    “芸哥儿,凭着此戏,我看八品梨园待诏的职衔只怕你是当定了呢。”

    湘云将手稿还给了贾芸,笑着说道,

    “听说那翰林院里的官职虽然品秩颇低,却是皇上的近臣,早晚参拜君前,大有得力好处。

    上一回,翰林院的一位编修来咱们家,我叔叔竟是奉为上宾,前后殷勤,正可见其显贵之处呢。”

    宝钗闻言,抿着嘴一笑道:

    “那编修莫不就是老宋妈说的卫公子吧?!”

    湘云羞得粉脸通红,转身就往里屋走去,却被莺儿一把拉住,宝钗笑道:

    “云儿还不回来!芸二爷不是外人,当真恼了倒没意思!”

    贾芸笑着看着两个小美女嬉笑打再,正感有趣,却见小红从门外走了进来,向贾芸说道:

    傲儿来了,在园子门外候着呢,说是你等的人已经到京了。”

    刚刚回来,接着昨天的勉强赶了一章丑的,大家凑活吧,抱歉了

    稍后公众部分更新一章有关于《曹杨》的剧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真是好戏啊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