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又有新妇入帐拉!
得到这个“好消息”的郭进有些哭笑不得,这事整得,不是去打仗的吗,怎么又变成去抢媳妇拉!哎哎老成你悠着点啊,也不看看你现在都多大岁数了,还经常搞这样“老牛吃嫩草”的把戏出来,你吃得消吗你?
为了想伟大的成吉思汗学习,努力的像伟大的老成靠拢,郭进也是不甘人后,在征求得大老婆阿刺海别吉和准老婆华筝的同意之后,(不同意也不行啊,华筝现在郭进不是不敢碰么,至于阿刺海别吉,嘿嘿,她哪里是龙精虎猛的郭进的对手,再加上黑龙江地区事物繁忙,她又接连怀孕,不放手也不行啊)郭进连忙吩咐铁谷商行把自己在中原和南宋地区的几个老婆都接了过来。
李莫愁,念慈,曲止,还有那最最疼爱的迦谣,郭进利用这几年的时间都一一请到了黑龙江自己的身边,幸好她们都各有本事,念慈,曲止都锻炼出来了,李莫愁武功高强,是内院统领的不二人选,至于佳遥,她学识不凡,是一干女眷和孩子们最佳的文化教员,所以以务实为自己行事准则的阿刺海别吉到是对念慈他们不排斥。到是华筝女士有些不开心,但郭进也顾不了那么许多拉!
呵呵,还是言归正串,还是来说说前线的老成同志吧。
在金朝窝里斗、不作为、瞎胡闹的时候,蒙古大军可没歇着。他们兵分三路横扫中原,几乎攻陷了黄河以北的所有郡县。今河北、山西、山东三省,方圆数千里,几乎都遭到蒙古骑兵的践踏。
起初,金政府以为蒙古人像以往一样抢掠完了,就会退回草原去。由于朝廷估计蒙古军不会深入中原腹地,所以只专注于中都附近及山后诸州的防御部署工作。
可当蒙古军攻入中原的时候,中原各州军队大多已调往别处“拆东墙补西墙”应急去了。兵力空虚的中原各州县只好临时签派乡民为兵,上城防御。蒙古军在攻打县城之前,通常先把周围的村庄洗劫一空,然后把村民押来当“攻关先锋队员”、顺便把村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赶去攻城。
拿惯了镰刀锄头的农民兄弟们,拿着刀枪棍棒站在城墙上,忐忑不安地等着传说中的野兽来攻城。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先看到一大帮男女老少,在蒙古士兵的监守下,成群结队地涌到城墙下。
他们叉着腰朝城墙上的民兵扯开嗓子大喊。城墙上被乡镇政府抓壮丁强行逮来临时客串当兵的农民兄弟们,见到自己的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被蒙古人挟持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啊。于是,父子兄弟遥呼相认,人无固志,各地州县望风而下。
当时蒙古军仍然沿用草原贵族掳掠作战的方式,以劫杀掠夺为主。“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抢掠几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一句话:能带走的都带回草原去,带不走的都破坏掉。
比如,贞佑元年(1213年)十二月七日保州(今保定)陷落,蒙古军把居民集中到广场上。当天傍晚下了一道命令:杀死老年人。蒙古兵闻命,以杀人为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杀人娱乐项目。
两天后,又下了一道命令:无论男女全都运往黑龙江卖钱。只有一种人可以幸免于难——会手艺的工匠。(他们被蒙古政府所收留)
不少人觉得读书人很迂腐,称其为书呆子。然而武遂县的小杨书就没有读死,他很机灵地混到了工匠群里。没想到这帮蒙古兵还挺较真儿,居然挨个检验这些工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蒙古小吏解释道:别抱怨了,难道我们不嫌麻烦吗?其实我们也不想挨个检验啊,只是老有不自觉的家伙混进队伍来滥竽充数,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粥!就是那些坏人害得没人敢信任你们这些好人了!忍耐一会儿吧,反正真金不怕火炼!很快就能证实你们的诚实无欺了!
眼瞅着就快测试到自己了,黄豆大的汗珠顺着小杨的脸颊直往下淌,怎么办,怎么办?我总不能饱含深情地给他们背诵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吧?这回算是死定了!
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后边的一个乡亲低声提醒他说:“拿个锯子锯一段木头,就能假冒成木匠。”小杨依言而行,果然蒙混过关。
多亏蒙古人看重手工业技术,那些有一技之长或者冒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在蒙古军“投降赦免、抵抗屠城”政策的威慑下,许多汉族、契丹族地主乃至穷苦百姓纷纷放下武器开城投降。
比如史天倪
就这样,金朝不断丧失土地和人民,日益变成孤家寡人。
1214年春天,诸路蒙古军在中都城下会师。蒙古诸将建议乘胜攻克中都,成吉思汗没有答应。他认为目前中都城坚兵众粮食多,时机尚未成熟,不如四处抢掠,继续消耗金朝的人、财、物力,等将它耗成一个空架子,再轻而易举地拿下中都。
二月,他派人进中都迫使金宣宗议和犒师。金宣宗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到尚书省商讨议和之策。术虎高琪头脑一热,愣是要孤注一掷率军冲出城去把蒙古人杀个片甲不留。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赶忙力劝说:“(术)虎哥,千万不要冲动!大金国祖宗社稷安危,全在此一举,一定要想好了再作决定。现在我军士气低迷,他们的老婆孩子多在附近诸州,士兵身在城里心在外。万一打了败仗,必定都偷跑回家去找老婆孩子去了;就算打了胜仗,说不定也会偷偷溜号回家去。不如先派使者去与铁木真议和,等蒙古大军退回草原,咱们再徐图中兴大计。”
说实话,这个建议的确是挺窝囊丧气的。然而事实证明完颜承晖绝不是一位贪生怕死之徒。他不敢开城与蒙古军死磕,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支战无不败攻无不溃的金军,根本就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出战纯属无异于去找死,一旦中都失守,金国就一败涂地,彻彻底底地gameoVeR了。
金宣宗巴不得蒙古人赶快滚蛋。只要蒙古人地滚出去,给多少钱朕都没问题。他当即同意了完颜承晖的建议,决定派使者去议和。派谁去同凶悍的蒙古人谈判呢?这种棘手差事,谁都不愿意接。说白了谈判就是去讨价还价。给少了,强悍的蒙古人不干;给多了,皇帝不高兴。这种两头不落好、弄不好就得罪人的苦差事儿,谁愿意去?没办法了,金宣宗依据“谁主张,谁出使”的原则,委托完颜承戟议和使者去与蒙古人谈判。
贞祐三年(1215年),金顶大帐外怯薛军列队,红旗招展,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完颜承晖在怯薛歹的引领下,带着两位副使走向大帐。成吉思汗正中高坐,将领们分列左右。
完颜承晖叩拜:“金国使臣都元帅兼平章政事完颜承晖进见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爱惜人才的老毛病又作了,赶紧恭恭敬敬地离座,扶起完颜承晖:“元帅快快请起,久仰大名,你和胡沙虎、术虎高琪之流不同,是金国里为数不多值得敬重的敌人之一,请上坐!泡好茶!”
“谢可汗!”完颜承晖坐下。
成吉思汗回到座位:“为了议和,我三次派人去中都,今天完颜都元帅亲临我的大帐,一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了?”
“我朝百官共议,圣上定夺,欲与大蒙古国缔结和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