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走进董府,见董卓在把玩着什么,走近匆匆一看,好象是一个玉玺,不过李儒没有往传国玉玺上去想,而李儒也不敢多看,忙上前拜道:“小婿参见岳父大人。”
董卓正在把玩传国玉玺,听见李儒的声音后收起传国玉玺,然后抬头笑道:“哦,是优啊,怎么样,三辅之地处理的如何了?”
李儒应道:“启禀岳父大人,李傕、郭汜已经进驻长安,将三辅之地控制起来,不过要想完全为我所掌控,还需要时间。”
董卓听后皱眉说道:“如此看来是有人阻扰我掌控三辅吧,难道我给你大军不管用吗?将反抗的人都给我杀了。”
李儒见董卓皱眉忙小心说道:“岳父大人,事实并非如此,既然我们要将三辅之地当做后方,就必须让当地之人心服口服,若是凭借军队强压下去,我怕会众口难平,一旦到了危急时刻,下面就会造起反来,那样我们就内外交困了。”
董卓挥了挥手毫不在意的说道:“那又如何,谁不从我,杀了便是,当我手大军做什么用的。”
李儒见董卓坚持也不好再劝,然后说道:“岳父大人,方才我进来的时候碰见一人,此人给我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我能感到此人十分危险。”
董卓见李儒如此,疑惑的问道:“你为何会感觉他有危险?”
李儒摇头说道:“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有这种感觉罢了。”
董卓听到这里大笑道:“哈哈,优多虑了,那人名叫潘隐,以前是上军校尉蹇硕的司马,只因蹇硕被何进杀死,他才与十常侍等人诛杀了何进,不料袁氏兄弟攻打皇宫,他才逃了出来,只不过现在前来投奔我了。”
李儒疑惑道:“潘隐一个宦官,又有何能力前来投效岳父大人,而且我听说那蹇硕就是因为这潘隐泄密才被何进杀死,不知为何后来潘隐又与十常侍联合杀了何进,若是从这看来,这潘隐实乃一小人。”
董卓说道:“他是不是小人我不在乎,他一介宦官,又能带来什么威胁呢?而且今日潘隐到来献上一件宝物,优可知此宝是何物?”
李儒摇头说道:“儒是在愚钝,猜不到究竟是何物。”
董卓神秘的笑道:“哈哈,没人会想到此物会到我的手,你看这是何物?”说完董卓将传国玉玺放到李儒眼前。
李儒顿时瞪大了眼睛,双眼直勾勾的看向董卓手传国玉玺,只见传国玉玺散着柔和的迷人的光彩,李儒明显能感觉到玉玺给自己一股压迫之感,董卓见李儒如此表现得意的说道:“怎么样,优可能猜到此物为何了?”
李儒清醒了下说道:“若是我没有猜错,此物便是那传国玉玺。”
董卓听后大笑道:“不错,此物就是那传国玉玺。”
李儒稍微皱了下眉头疑惑的问道:“只是据传当日十常侍作乱的时候传国玉玺已经丢失,不知岳父大人从何得来?”
董卓笑道:“这就是那潘隐献上来的,他今日前来便是要以此物向我要官。”
李儒听后疑惑道:“此物来的如此轻松,该不会是个假的吧。”
董卓示意李儒上前说道:“优你看,这正面是否印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而且你看这里,这一角乃是黄金所作,据说当年王莽向其姑母太皇太后所要玉玺,太皇太后怒斥王莽,并将传国玉玺掷与地上,因此将玉玺一角摔坏,王莽将玉玺捡起,以黄金补上。因此我断定这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李儒还是略带疑惑的说道:“传国玉玺乃是绝世珍宝,那潘隐竟然舍得拿此宝前来换官,而且以此人身份怎么能够拥有传国玉玺此等重宝,因此我怀疑这玉玺仍然是假的。”
董卓笑道:“优多虑了,那潘隐不过一个宦官,岂敢以假物前来欺骗老夫。据他所言,当初十常侍作乱,袁氏兄弟攻打皇宫诛杀宦官,那潘隐担心性命不保就逃出皇宫,临走之时将传国玉玺带出皇宫,辗转反侧这才到了老夫手。而且优也是知道,如今皇宫之并没有传国玉玺,所以你说我手的玉玺是真还是假?”说完阴笑的看着李儒。
李儒听后恍然大悟道:“不错,以岳父大人如今权势,哪怕岳父拿出一块木头,只要您说它是传国玉玺,它就是传国玉玺。看来还是岳父大人高明。”
董卓大笑道:“哈哈,优所言不差,如今传国玉玺在我手,可见上天也是站在我这一边的,这大汉已经走到尽头了,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李儒忙劝道:“不可,如今朝大臣多心向汉室,我们必须抽出时间将他们一一换掉,而且当今太后乃是何进之妹,何进虽然已死,但是还是有很多大臣打着何进的旗帜支持当今陛下,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这些人换上我们的人。”
董卓一想说道:“优言之有理,只是你看此事要如何去办?”
李儒想了一会阴笑道:“岳父大人,你说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皇帝和一个有着大臣支撑的皇帝,那个对我们更加有利?”
董卓一听大笑道:“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废了当今皇帝,然后立那陈留王为帝,这样就能将何进一系全部清出朝廷,而且我手有先帝遗诏,这样一来名正言顺,等到将朝廷之人全部换做我的人,那时候就是我董卓君临天下的时候。”
李儒笑道:“如此明天岳父大人可以在温明园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若有人不从可斩之。”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李儒也在一边阴笑不已。
第二天,董卓在温明园延请百官,百官全部惧怕董卓权势,因此悉数到场,董卓在后堂见百官全部到齐后,这才在吕布护卫下来到席,百官见董卓来到,全部起身相迎,董卓双手示意百官坐下后来到主位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