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百官见董卓坐下后方才落座,董卓见此心十分得意。
酒过数巡,董卓放下酒杯说道:“今我有一言说与众位大人,还请众位大人静听。”百官见董卓话,全部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声音,董卓见此大声说道:“自古以来,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至尊,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而当今圣上懦弱少威,君仪失度。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强干,我欲废少帝改立陈留王承继大位,诸位以为如何?”百官听后皆不敢出声,董卓扫视百官,见保管鸦雀无声,哈哈大笑道:“如若诸位没有异议,那么这件事就此定下,明日早朝行废立大事。”
这时坐上一人起身说道:“明公不可,当今陛下乃是先帝长子,素无过失,岂能乱议废立。而且陈留王年仅六岁,岂懂朝廷大政。明公此举必遭天下人耻笑。”
百官放眼望去,乃是太尉刘虞,此人乃是汉室宗亲,出身高贵,为人公正、仁和,对大汉忠心耿耿。董卓见此说道:“你如此说难道不惧我手兵刃吗?”
刘虞说道:“大丈夫立于世间,岂能因吝啬性命而置国家大事与不顾,废立之事还请明公深思。”
董卓见此大呼道:“左右与我将他拿下。”
百官见此忙劝,李儒见状对董卓说道:“岳父大人,刘虞此人名望甚高,杀之不祥,而且今日目的已经达到,尽可放百官离去。”
于是董卓喝道:“今日看在百官面上我就放你离去,下回再若如此,定斩不饶。”说完率先离去。
回到府董卓向李儒问道:“今日你可看出什么来?”
李儒说道:“回岳父大人话,由今日可见,百官皆不敢反对我们行那废立之事,唯有汉室宗亲反对,但是现在又杀不得,因此还需想方设法将他们支出洛阳。”
董卓听后问道:“优可有计策。”
李儒笑道:“此事易尔,那刘焉弃幽州刺史逃亡益州,今可使刘虞为幽州刺史,刘虞为人谦和,而那幽州公孙瓒为人刚硬,如此二人必定生冲突,长久下来,两人必定生争端,这样一来可不费吹灰之力除掉刘虞,还可以用杀害皇室宗亲之名问罪公孙瓒,这样一来幽州岂不在我等手。”
董卓一听大笑道:“优此计高明,那么其他人呢?”
李儒接着说道:“荆州盗匪横行,豪族互相倾轧,因此可命刘表为荆州刺史,但不准他带一兵一卒前往荆州,如此刘表必定为荆州豪族所害。那扬州也是世家林立,可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他辞去扬州必定为扬州世家拖累。兖州处在袁术与曹彬夹击之,可是刘岱为兖州刺史,如此三人必定相互攻伐。这样一来我等无忧矣。”
董卓听后笑道:“如此最好,你这就去拟旨,待我盖上传国玉玺大印即可。”
第二天,百官全部利于朝堂之前,相互之间对望之后无言以对,不久堂外董卓在吕布护送之下前来,当董卓踏上台阶的时候,百官之有一人冲出,手持利刃径直刺向董卓,不料董卓力大,一把抓住此人手腕人后将此人踹倒在地,然后气急败坏的说道:“来人,将此人于我拿下。”
吕布一直在一边一动未动,看见此人被董卓击退后便上前将他擒下,然后交与士兵绑缚。众人这才看清此人原来就是助军左校尉伍孚,只见伍孚被绑之后破口大骂:“董卓老贼,你不得好死。”董卓见此上前恨声说道:“你竟敢谋反,说,谁叫你刺杀老夫。”
伍孚双目怒蹬董卓,口大声叱道:“董卓老贼,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你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得将你车裂以谢天下!”董卓听此大怒,下令将伍孚牵出千刀万剐,伍孚依然破口大骂:“奸贼,逆臣,汝必将遗臭万年。”吕布见此抽出腰宝剑上前一剑刺入伍孚心脏,伍孚这才止住骂声,只是伍孚临死之前双眼望向吕布,好似在吕布眼看出不忍,百官皆惧怕不已,唯有一人注意到了吕布的眼神,此人就是王允,王允注意到吕布眼神后若有所思。
董卓见吕布杀死伍孚,便下令将伍孚枭示众,然后率领百官进入朝堂。待百官跪拜完毕,董卓拿出一道圣旨对百官说道:“昨日我延请百官商议废立之事,有人不服我的安排,岂不知我乃是奉先帝遗诏,这才敢做此举,诸位若是不信,可上前观看,此乃先帝遗诏,乃是当初蹇硕持有,不过蹇硕被何进诛杀,后遗诏落在张让等人手,因此张让等人图谋何进,这才引洛阳大乱,而张让死在董旻手,这遗诏便落在了我的手。现在诸位还有何异议?”
袁隗在下面看见灵帝遗诏眼热不已,当初自己就是定计要取得此物,不料竟被董卓获得,对此袁隗后悔不已。
随后董卓命李肃上前宣道:“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仰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慌乱,用了太后暴崩,众论或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无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肃宣读完毕,董卓示意侍卫将汉少帝扯下皇位,就要牵陈留王上座,这时一人出列大声喊道:“贼臣董卓,敢以假诏行此欺天之举,吾当以颈血溅之。”说完将手象简扔向董卓,董卓闪身躲过,命人将此人拿下,百官一看,乃是上书丁管,董卓命人将丁管牵出斩杀,丁管至死仍然骂不绝口。
等到处死丁管,董卓这才牵着陈留王刘协登上皇位,是为汉献帝,改号永汉,当年既为永汉元年(公元87年六月)。董卓自封为相国,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